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祝铮鸣:工笔只是我目前的一种状态

网编:肖玮 2019-06-27

WechatIMG592

“越窑青瓷一直是我所喜欢的,画画的时候,我总在想象秘色瓷的感觉。”从蓝绿相间的色彩到瓷器开片的冰裂纹,这些绘画语言并非凭空得来,而是祝铮鸣关于家乡与童年记忆的情感观照。越窑青瓷的诞生地浙江,正是祝铮鸣出生成长的地方,“碧翠莹润”的青瓷之美,早已幻化为一粒种子镌刻在她的心底,并成为不断生发的力量。

对于高古的东西,祝铮鸣有一种天生的迷恋。魏晋的风雅古拙、隋唐的恢弘大气,尤其是佛造像、隋唐陶俑庄严肃穆的气息与形式美感,让祝铮鸣的创作开始走向一种纯粹。绘画中的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冥想”状态,剥离了欲望,摒弃了烟火气,画面所传递出的哲学思考和精神隐喻常使人产生“遁入空门”的误读,其实祝铮鸣的绘画只是一种近乎于禅学的精神纯粹。禅宗和佛学会对她有所启发,但画面所体现出的神圣感完全是无意识的,在祝铮鸣看来,创作也是一种修行,画中人物脱落身心的精神状态也是她内心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

“孤寂”,是很多人对祝铮鸣作品的一种感受,这种“孤独”感存在于祝铮鸣的画面中,也存在于爱热闹、爱游历的她的内心深处,她常将人物与动物、植物并置,比如蛇、蝴蝶、白象、豹、鹿、猴等,这些动植物都充满着灵性,与人类都是平等共生的,祝铮鸣正以她的想象描绘出一座她超越现实的、甚至带有一些怪诞趣味的“精神乐园”。

然而,对于绘画的叙事性,祝铮鸣是拒绝的。从百年孤独系列到印度拂尘系列,几乎都没有叙事性的赘述,她甚至还在努力做减法。“叙事性是我不喜欢的。绘画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艺术家的旁白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作品没有表情和故事性,观众可以赋予它。”

“新工笔‘70后’代表画家”,祝铮鸣常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但她内心一直有一种渴望,那就是找到更适合的表达方式去诠释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祝铮鸣。对于新工笔的“新”,祝铮鸣有清晰的认识,“这种‘新’主要来自于图像的影响,‘70后’工笔艺术家有这么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都有图像借鉴的因素,这是这个时代和环境给予艺术家的启发。然而,冠之以‘新工笔’名称的展览我几乎都没有参加过。目前社会对我的认知可能更多是从市场角度,市场的反馈对艺术家固然重要,但我不会完全局限在新工笔的状态”。

“精确并非真实”,马蒂斯这一观点对祝铮鸣影响颇深。“从材料来说,我更喜欢水墨,工笔只是我目前的一种状态。未来我可能会在一些新的领域做尝试,比如水墨、写意,甚至可能会尝试油画创作,但即便换了油画材料,我想要表达的仍然是带有东方精神的东西。比如关良是我特别喜欢的艺术家,他的油画是特别讲究书写性的,与其国画似乎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这也是我想要的一种感觉。”

谈到目前的创作状态,祝铮鸣给出了这样的描述,“焦灼和愉悦交替出现”,常为创作构思而焦灼不安,也会为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而欣喜若狂。对创作的作品有要求,更期待下一幅作品的样子,这是艺术家应有的状态,也是绘画最迷人的地方。

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