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27日启程赴日本大阪,出席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习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会将阐述哪些重要主张,向世界传递什么信号,全球瞩目。
特别是峰会期间的中美元首会晤,更是拨动世人心弦。一年多的博弈和谈判,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磋商,是解决贸易分歧的唯一出路。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了各主要经济体的繁荣,包括后来居上的中国,也包括规则的制定者美国。
美国的逆差是个结构性问题,跟美元有关,跟消费有关,跟产业有关。美国工人的失业,不是贸易问题,而是科技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很高,找替罪羊很容易。而如果地缘政治过多地介入到经贸关系,经济账和政治账一起算,新账和旧账一起算,就容易成为糊涂账。
如果说以前,中美关系还是因应箱体运行的规则,即使好不到哪去,也不会差到哪去。以后则可能需要面对布朗运动的不确定性,阴晴不定是常态,打打谈谈是常识。中美仍要管控分歧,防止危机不必要的和情绪化的升级,仍要相互确认最大公约数,避免误判。
在整整一代人的记忆中,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自然而然的“政治正确”,但2016年以来,全球化退潮,在咄咄逼人的极限施压和贸易霸凌之下,全球化“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G20与会诸国,能否为全球治理开出药方,能否继续支持多边主义下、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贸易体系,也决定了此次大阪峰会能否“青史留名”。
不要试图接住向下掉的刀子,也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即使全球化和全球贸易遭遇不可抗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权在我们自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就是我们的最硬底气和最大底牌。中国经济想要走出L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激活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改革开放的功率就要更上一层楼。
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就不会在这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乱了阵脚。过去一年,中国高层始终表态,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即使面对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中国也绝不会步其后尘筑起壁垒,决不会走回头路。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全球化越是扑朔迷离,全球贸易越是受到挤压,中国越是要将开放进行到底,因为全球对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框架的认同,始终是大多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