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京津冀频道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主动力转向第三产业

出处:京津冀 作者:白杨 2019-06-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白杨)2019年6月17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蓝皮书主编赵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逐渐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报告》称,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变革,区域协调性显著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强,东北地区经济逐步复苏。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演变为缩小,但区域分化态势加剧。

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报告》认为,各地区经济总产值实现了历史性飞跃。1978年,中国GDP刚刚超过3000亿元,而2017年中国GDP达到82.71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到14.5%,剔除4.8%的通胀率,实际年增长率仍然高达9.3%。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地区的经济总产值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不断跨上新台阶。

《报告》还从区域发展差距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发展差距正由扩大演变为缩小,区域分化态势加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四大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从GDP占全国经济总量来看,1978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分别为43.6%、21.6%、20.9%、13.9%,2005年为55.5%、18.8%、17.1%、8.6%,2017年演变为52.6%、20.9%、20%、6.5%。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为11.4%、10.4%、10.4%,而东北地区略低,经济增速为9%。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逐渐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再向“三二一”演变。40年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服务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三次产业来看,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6:47.7:27.7,而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9:40.5:51.6,40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24个百分点。四大区域板块产业结构也体现出“由重到轻”的变化趋势。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