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商业频道

诞生了7-Eleven的日本 为何组团到便利蜂考察?

出处:商经 作者:王晓然,徐天悦 网编:王晓然 2019-06-17

诞生了三大便利店品牌的日本开始对中国本土便利店企业的特色创新产生兴趣。近日,日中经济协会携数十家日本企业代表到便利蜂北京总部进行考察交流。日本便利店的发展历史已有将近50年,无论是在产品结构还是供应链、加盟体系等方面都有成熟优势,中国本土连锁便利店企业刚刚萌芽,何以引起日本企业的关注?据了解,此次日本考察团的企业来自软硬件研发、IT、贸易、基金、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数字化核心技术如何应用于传统便利店,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技术为媒

中国便利店与日本对话  

拥有7-Eleven、罗森、全家三大品牌的日本一向被誉为便利店“鼻祖”,但在数字化、数据技术方面,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创新尝试正在悄然驱动着传统,且传名海外。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确实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日本便利店业态总体发展速度较快、水准较高。但是在数字化方面,日本并没有中国发展的快,所以日本企业对于能用数字化驱动传统便利店的模式很感兴趣。”

据悉,此次日中经济协会考察团共有四十多名日本代表企业来访,涉及软硬件生产研发、IT、贸易、生产制造以及基金、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岩永正嗣认为,便利蜂的数字化尝试是在中国独特的环境、条件、技术背景下所产生,这些独特的模式创新在日本便利店里体验不到。不仅对整个传统便利店行业有参考价值,来自便利店行业上下游以及其他方向产业的企业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寻找其中可能产生合作的机会。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体验便利蜂现磨咖啡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体验便利蜂现磨咖啡

便利蜂总裁陈明表示,日本的便利店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三大品牌享誉世界。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便利蜂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的便利店,需要向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也需要立足本土,发挥自身优势,始终坚持数据驱动,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便利店。

降本增效

数字化探寻“便利+”  

从粗放的个体夫妻小店到标准化、高密度的连锁便利店,与1992年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对比,今天的中国便利店市场格局显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到19%,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在连锁百强各业态中,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1%。

业内人士看来,在便利店行业整体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竞争愈加激烈之际,数字化价值链转型将成为便利店突出重围的关键举措,也是驱动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在前端完成数据采集和积累,在中端基于大数据分析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在后端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数字化供应链,正成为便利店企业在数字化技术背景和新消费趋势下遇到的新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蜂从诞生之初的定位便是数字驱动型便利店,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初步趟出一些门路。比如店内的智能订货、自动排面、自助购物等功能,提高了人工效率,降低了成本。便利蜂运营副总裁王紫在2019便利店大会上也分享过智能操作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比如从源头接入食品二维码保质期追踪系统,实现食品类商品的电子化批次管理,建立全温层电子化温度追踪与报警系统等。据悉,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便利蜂门店检查项的异常报警数量降低了25%-60%不等,尤其是地面、桌面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多元服务

走本土特色之路  

ATM、复印机、鲜食被视为传统日本便利店必备的“老三样”,是其吸引人心的便利优势所在。不过到了中国,情况变得有所不同,基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很少有人会产生在便利店里取钱的需求。因此,中国便利店企业在服务上照搬日式便利店未必可行,更应该摸索中国本土特色。

据相关统计显示,日本便利店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多达一千多种,包括零售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等等。一位日本便利店企业代表也直言,“许多日本消费者有时去便利店并不是为了去买东西,而是享受各种服务的同时顺便买点东西。”中国本土便利店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也引起了日本企业的思考。

日本企业代表考察便利蜂无人收银设备

日本企业代表考察便利蜂无人收银设备

与传统ATM、拉卡拉设备服务不同,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服务成为新型便利店的探索方向。据便利蜂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先振介绍,便利蜂已经构建智能货柜、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智能设施形成的便民服务生态系统。跟日本不同,结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市场环境,便利蜂提供外卖服务,也在尝试代收代洗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线上预定、线下配送的服务,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在社区养老助残餐服务方面也在积极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