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潘家园频道

603件丝路古国钱币见证中西文化融合

作者:马嘉会 网编:肖玮 2019-06-11

潘家园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嘉会)6月11日,《丝路币语——丝路古国钱币文化展》在德胜门箭楼四层正式开展。这也是即2017《古道遗珍——丝路沿线古国钱币展》后,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共同主办,通过对丝路沿线钱币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整合,聚焦丝路文化交融的全新钱币主题展览。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共展出了603件(套)丝路古国钱币,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古国、地区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丝路钱币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随着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和世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丝路钱币的价值也被更多人所认识,得到收藏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储藏财富的手段、商业交易的环节,丝绸之路各国、各地区的钱币,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也不断流动,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从长安到罗马,从东亚到西欧,这些钱币不仅记录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承载着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折射出大量文化交往、交融的信息。它们既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亦对我们当今建立多元、包容的“对话之路”具有重要启示。

丝绸之路沿线古国、地区钱币作为丝绸之路贸易交流重要的媒介,见证了当时“大漠孤烟铜铃响”的无数贸易传奇。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东西方的经济大动脉,各宗教也不断交汇融合,并在钱币上留下诸多宗教文化的印记。丝绸之路沿线古国、地区钱币上的铭文涉及到汉文、古希腊文、八思巴文、阿拉伯文、蒙文等诸多种类文字。一枚铭文多元化的钱币,是管窥丝路历史上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窗口。据丝路货币研究专家、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介绍,丝路货币品类繁多,系统庞杂,丝绸之路货币的发展可以分成,西币东传、东币西传、伊斯兰化、回归东方四个阶段,各阶段之间又呈现互有重叠、相互交织的特点。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选用了塞琉古亚历山大金币、“白金三品”龙币、胡人俑、犍陀罗佛头等展品603件(套),观众通过展览,可以聆听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千古先声,感受中西文化最早碰撞和融合的神奇魅力,更可以通过丝路钱币本身所蕴涵的平等契约、互利互惠精神,以及其背后反映的东西方的交往交融,理解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启示。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