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京津冀频道

海淀20余所中小学京津冀大舞台展示非遗成果

出处:京津冀 作者:方彬楠 2019-06-05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6月5日,主题为“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的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海淀区民族小学举办。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各学校的展位沿着跑道围成一个大圈,30余项非遗技艺闪亮登场。

民族小学的书法、万泉小学的颖拓、定慧里小学的卵石画、健翔学校牡丹园校区的面塑、羊坊店中心小学的毛猴、九一小学的京剧脸谱、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的纺织、双榆树中心小学的五虎棍……当天的海淀区民族小学校园,化身非遗技艺展示的文化海洋,来自全区20余所非遗基地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展示他们学习非遗技艺的成果。孩子们有的在给新收获的棉花脱籽、纺线、织布,从头展示纺织技艺。有的带着绒罗帽,手持五虎棍,两个人在练习对打;有的专心致志拿着小镊子,埋头在做毛猴……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海淀区先后举办了10余次三地非遗文化交流展示联合活动,连续4届的交流成果展,使这项活动成为京津冀三地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节。据了解,本次活动除保留原有的“一课一会一展示一论坛”的系列活动外,还重点展示了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数十所非议基地学生的非遗作品,增加了“学校非遗课程成果展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解读座谈会和以“非遗教育如何在中小学教育中形成贯通性教育体系”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论坛。

据介绍,自2007年首次开展进校园活动以来,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日益壮大,非遗传承基地从最初的几所发展到目前的80所,已有包括60多位传承人被请进中小学校园开展非遗教学、展演和展示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持续地学习中了解并逐步掌握了部分非遗项目技艺,全年受益中小学生近百万人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