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探寻母亲河的新故事:永定河文化内涵阐释与品牌传播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作者:隋永刚 胡晓钰 网编:肖玮 2019-05-23

 

微信图片_20190523174852

北京商报讯(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5月22日下午,“永定河文化内涵阐释与品牌传播”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担任成果发布人。

据了解,“永定河文化内涵阐释与品牌传播”是受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的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承担,双方共同开展的专项研究,于丹教授担任本课题首席专家。课题立足永定河的当代价值,对标国际,梳理永定河历史沿革脉络,提炼永定河文化内涵,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历史坐标下发掘其有效激活的当代价值,探索打造永定河文化品牌的有效路径。

北京市文物局副巡视员刘正品在致辞中表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定和孕育了北京城,养育了北京人,培育了北京文化,涵育了北京生态,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在当代的文化价值的激活和应用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还有较大的可利用提升空间,文化品牌大有潜力。”

在成果发布现场,于丹教授提出在世界坐标的比照前提下来看永定河。于丹介绍,“早期人类遗址存在于永定河冲击带上,三山五园,一座大城大都也孕育在此。木材、石材、煤炭、琉璃瓦,不论是质朴的百姓日常之用,还是华丽的皇家艺术的闪耀,都离不开永定河。”

课题组融汇古今,提炼出永定河全新文化标语:“河润古今,大都永定”,意在唤醒永定河作为北京母亲河的文化历史记忆,激活首都母亲河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提出了关于永定河品牌传播切实可行的策略。于丹指出,在突出强化永定河“山水园林”的独特价值基础上,应挖掘适于传播的永定河故事。以生态山水、红色历史、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六大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掘易于传播的故事点,用一个个情节生动的故事讲述永定河文化的不同侧面,丰富市民对永定河文化品牌的感知。

此外,用大V带动“流量”、E时代的益表达、以活动解锁传播等方面也作为新策略提出。课题组提出了“永定人家”口述史短视频制作传播方案,面向永定河流域居民和相关机构,以“永定人家”为主题征集短视频,选取永定河流域内典型人家制作口述史视频,在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播放;围绕永定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发以“探源”、“探秘”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路线,打造旅游民宿产业。

发布会后,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吴文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高金萍,纪录片《大西山》、《永定河》总导演王淳华等参与了“母亲河对话”环节。

与会专家对智库介入区域文化发展的做法表示认同,指出永定河文化带既要妥善保护、传承,又要科学开发、利用,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