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条条大路通北京

出处:政经 作者:韩哲 网编:段跃 2019-04-26

“条条大路通北京。”英国历史学家Peter frankopan在其新作《新丝绸之路》中如此写道。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六年。在这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和中国答卷。

8个月前,习近平主席进一步点睛,“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画风的转变,意味着“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底定,接下来则是细水长流。

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备受期待。在首届峰会上,他说“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六年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变共识变峰会,吸引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襄盛举,就在于“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是中国肩负起大国责任、重塑各国对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仰。值此世界经济疲弱之时,“一带一路”既是灯塔,也是金矿,是全球经济的新引擎。

广袤的亚欧经济腹地,市场支离破碎,制度不同、规则不同、习惯不同,成为东亚和西欧两座经济高峰之间的洼地,长期绝缘于世界市场的季风,欠发达且不稳定。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普遍不足,让这块洼地持续凹陷。所以,“一带一路”首先带来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和技术,打破物理距离上的藩篱,推动区域国家与世界市场渐行渐近,并在与世界市场的互动中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链条,在提升自己国家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全球化分工的细分。“要想富,先修路”,对一个村子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互联互通的绝不仅仅只是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光有物理位移上的改变是“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在开放、创新和共赢上发生化学反应,真正连结成为共同市场,从全球化的旁观者晋级为全球化的新抓手。

君子坦荡汤。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同各方做大合作蛋糕、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郑重承诺,所以赢得越来越多的点赞和好评。

你不能拒绝市场、贸易和开放,因为你同时也在拒绝和平。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