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基金机构频道

踩雷视觉中国 反思公募基金抱团“取暖”

作者:苏长春 网编:苏长春 2019-04-17

陷入“黑洞”危机,连遭三个跌停的视觉中国,4月17日终于打开跌停,截至记者发稿前,该股涨幅已超6%。就在公众普遍质疑视觉中国商业模式的同时,超两百只公募基金去年末抱团持股,躺枪踩雷的情况也再度引起热议。这背后,折射出一些基金公司仍过分重视短期业绩、相对排名,部分基金经理缺乏对个股基本面研究,以及自下而上选股的严谨度,值得业内反思和警醒。

微信截图_20190417134557

视觉中国股价暴跌

两家机构调估值给出四个跌停

因过分依赖图片版权维权收入,商业模式遭遇质疑的视觉中国,连遭三个跌停后,4月17日终于打开跌停,截至记者发稿前,视觉中国涨幅已超6%。数据显示,4月12日至16日期间,视觉中国市值蒸发达53亿元。

不过,继最初交银施罗德、博时等基金公司下调视觉中国估值后,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4月16日,仍有金鹰基金、泰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六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对旗下基金所持有“视觉中国”进行估值调整。从调整估值价格来看,金鹰基金、泰信基金两家选择将其下调至18.37元,也就是说较4月16日的收盘价,预计视觉中国还将面临一个跌停。

相较金鹰和泰信基金,农银汇理对视觉中国估值调整相对缓和,对旗下部分基金所持有的视觉中国股票,估值调整为18.52元。另外,当日长盛基金、华宝基金、信达澳银也对旗下部分基金持有视觉中国股票估值调整为20.41元。并表示,待该股票体现活跃市场交易特征后,将恢复为采用当日收盘价格进行估值,届时不再另行公告。

值的一提的是,4月16日晚间,视觉中国也发布了股价异动公告称,经核实,除公共传媒对上述事项进行转载报道外,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除上述已经披露的重大事项外,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248只基金“躺枪”

超八成为主动管理产品

近期,视觉中国的股价暴跌,也让一众公募基金“受伤”。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共有多达248只基金持有视觉中国股票,累计持有1.32亿流通股,共占其流通股比例的42.46%。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这248只基金中有多达204只为主动管理型基金,也就是说是基金经理主动选择将视觉中国进入持仓组合。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视觉中国的前五大机构投资者,分别是交银施罗德、博时基金、泓德基金、华夏基金和中欧基金。从持股数量占流通比来看,分别达到15%、5.51%、3.29%、2.01%和1.89%。

若根据此前发布估值调整公告的基金公司来看,当前至少有交银施罗德、博时、中银、财通、金鹰、长盛、农银汇理、泰信基金、华宝基金和信达澳银,十家基金公司的旗下产品仍持有视觉中国股票。数据显示,从公募基金4月12-4月16日收益跌幅榜上看,去年末重仓持有视觉中国的交银新生活灵活配置混合、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跌幅较大,分别达到-3.27%和-3.08%。

公募抱团持股频踩雷

管理人需注重基民面研究

虽然从持仓比例和净值表现上看,视觉中国的暴跌对多数公募基金收益影响不大,这其中还不乏有些产品已提前出逃。但也有市场人士提出质疑,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明显经不起推敲,为何去年末还会有大量的公募基金持仓呢?这背后不难看出,公募基金长期以来抱团取暖的弊病仍难消除。

回望2017年的乐视网、“神雾系”,2018年的长生生物等问题股,都曾被大批公募基金抱团持有,当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中枪踩雷,这些最初被视为高成长价值的个股,最后却因商务造假或财务造假的事实而跌下神坛。

公募基金抱团取暖反频频踩雷的案例不胜枚举,但为何常年以来这种不良现象得不到改善?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公募基金仍过分重视短期业绩和相对收益排名,这就使得很多基金经理喜欢“随大流”,抱团的好处便是大家可以齐涨齐跌,一旦踩雷也不会太凸显自己的误判,业绩排名也不会太难看。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公募基金踩雷虽然有些是不可抗力的,但很多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基金经理缺乏对个股基本面深入研究,喜欢追热点炒概念,因此才会容易踩雷诸如乐视网、长生生物等问题成长股,但在风险爆发之前就有很多专业人士对上述个股提出过质疑,如果基金经理深入研究,引起重视并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对于公募基金投资方法,杨德龙更加提倡价值投资,像投资大师巴菲特一样赚企业成长的钱。

不过,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当前市场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遵循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利用逆向思维、低估值策略、风险定价策略等对个股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挖掘,找到真正具有成长价值的标的,在业绩上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