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首次面临大规模严查 私塾教育带上紧箍咒

出处: 作者: 网编: 2019-03-26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给予孩子更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私塾教育也大势所趋般的火了起来。愈发走俏的同时,违法办学、打着传统教育幌子进行商业化揽财等现象不断发生,让私塾教育屡屡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要严查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给无合法身份的校外培训机构再次带上“紧箍咒”的同时,蹭着国学热点的私塾教育时代或将到此终结。

602108071063909807

名不副实

在传统文化的回归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学书院、国学活动开始普及,从大中学生到学前幼儿,各个年龄层的人皆融入其中。一时间,私塾、论语、汉服等概念遍地开花。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几乎是所有国学班的必修课,此外还要学习茶道,甚至在一些私塾学校,学生还要出席早操,跳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舞蹈等。

不止如此,随着“国学热”触及领域的纵深化,教育部在2016年的高校专业设置中首次增设了“国学教育本科专业”。但在官方和民间对国学热叫好的同时,一部分蹭着国学热点打着传统教育幌子的培训机构和私塾学校应运而生,行商业揽财之实。

日前,从北京的国际学校退学,放弃正常的学科学习,歌手孙楠举家搬迁,一年十万元的学费让子女学习国学,将四书五经、书法、女红、传统礼仪作为日常学习内容。更有家长花费每个月6000元的“高价”,将孩子送进国学私塾学习,换回的是“先生”用戒尺“训诫”留下来的伤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教授指出,现在各类国学班水平参差不齐,不否认其中有做的好的,但大部分质量不高商业性太重,一味的追求招生。且所谓的国学班一对学生的需求和天性不够了解,二对国学内容的教授,有的过于肤浅,有的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读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动者,热衷于培养圣贤,但已与真正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背离,”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曾表示。

资质空白

据悉,国学教育有以私塾制的形式存在,也有以直营或加盟的培训机构形式存在。“其实很多在营的机构都没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的,这个领域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资质标准,”储朝晖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以歌手孙楠将子女送入的私塾学校尽管拥有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资质,但非学历教育机构不能开办全日制课程,招生时不得进行考核,只可颁发结业证书。而该学校开设了全日制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班,并颁发毕业证涉嫌违规。

有资深教育专家告诉记者,此类班能拿的就是民办培训机构资质,只能提供培训服务,不具备建立中小学生学籍,提供学历教育的资格。所以有些家长会以某种原因“欺骗”学校以保留学籍,参与校外的国学班培训。孩子上私塾学校,一旦脱离了义务教育序列,很难再融入正规教育体系。且在私塾学校(机构)上学的学生不会拥有学籍,不能正常参加中、高考,学校(机构)毕业证也不能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像此前北京培德书院,就是以私塾形式存在的培训机构,无法提供学籍,就算有再美好的办学初衷,没有合法化地位也是无稽之谈。此次政策也是堵死了以私塾学校形式开设国学班的做法,那些纯设有国学班的培训机构也该尽快拿到相关资质,”该专家强调。

此外,《通知》还明确,按照现行《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送孩子到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管是在家上学,还是送孩子去不具义务教育资质的读经班、国学班,都是违反《义务教育法》。

加速洗牌

“儿童国学培训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其实基于传统文化的国学包涵的范围很广,如中国传统文学、传统医学、传统工艺、传统厨艺等。但往往人们会把类似于医学、工艺等东西撇去不管,最后国学逐渐变成了国学诵读为主的窄化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学馆负责人谈道,所以国学班、诵经班就成为了此次主要治理对象。

近年来,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学教育,但由于体制内学习遭阻、国学重“文史哲”、国学教学系统不成熟、部分国学教育创办人教学理念偏执、师资匮乏等等原因造成国学教育培训市场乱象重重。

“其实国学本身是一个小众市场,很难进行大规模复制,加之国学领域博大精深,优秀老师稀缺,预判未来两年内很难出现龙头企业,”该负责人表示。现在面对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少儿市场出现了三类走向,第一类是以国学经典为主导的儿童启蒙教育;第二类是以寓教于乐为主的素质化教育;第三类是以回归传统的礼仪教育。随着国学教育市场开始呈增长趋势发展,以“直营、加盟”为主的国学培训机构也开始慢慢形成“聚集大城市、线下线上融合”的格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国学方面教育培训者在线上消费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未来或将会有很多在线产品进入国学培训这个细分领域。以后国学教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诵读,在技术的催生下,与VR/AR结合、与体感结合、与3D结合等等,继而创造出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教育形式。

北京商报记者 刘斯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