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与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亮相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答中外记者问。
票据融资和结构性存款之间的套利行为只是个别的行为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关于1月份的广义货币M2和社融的数,大家有很多的讨论,特别是对贷款结构,其中票据贴现又增加得比较多,并且和结构性存款之间会不会套利,有些朋友说这可能是金融体系内一个空转。我们对这个事还是高度重视,而且把整个结构性存款有多少、票据贴现有多少、票据贴现的利率和结构性存款利率的利差有多大,结合全国的数字都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结论是,首先1月份的数增长比较快,这里面有季节性因素,我还是希望大家和刚刚公布的2月份数据合在一起来看。实际上,光是1、2月份合在一起也不行,因为今年2月份和阴历正月重合比较多,所以数据还要反映在3月上,3月的数也有影响,所以大家要更全面地把1、2、3月的数综合起来一起看。
我们仔细研究了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贴现的利率,和中央银行对票据的再贴现利率,总的来说没有大规模的空转或者套利,有少数个别银行、个别客户这些个别现象,我不排除是存在的,但是如果看平均值,看整个发生时间的长度,整个票据贴现还是支持实体经济了,主要支持的还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在1月份发布的数字当中,票据融资的数字有所增加,主要是支持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显著降低了成本。因为票据融资的期限比较短,它的特点是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强,所以一般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前一段时间票据贴现利率的持续下行,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意愿增强。这位记者刚才提到的问题,我们也做了广泛的调研和充分分析,关于票据融资和结构性存款之间是否存在套利行为,正如易行长刚才所讲的,可能只是个别的行为,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融资利率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不是普遍的现象,也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人民银行作为票据融资市场监管的部门之一,下一步,第一是要加强票据融资利率和资本市场利率之间的联动和传导,对于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资金空转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第二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业务考核,发挥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防止有关行为的扭曲和风险的累积。
易纲:解决贷款利率偏高就是要解决风险溢价偏高的问题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在降低名义利率方面,去年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已经有效果新鲜,2019年2月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去年年初下降了70多个基点,贷款利率也有所下行。
易纲表示,降低小微企业实际感受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风险溢价偏高的问题。根据测算,去年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在6.2%左右,不良率反映在风险溢价。因此要解决如何降低风险溢价的问题。
对于解决途径,易纲给出了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在利率决定中的垄断性因素,让金融机构更加准确的进行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地竞争,降低风险溢价的水平。
第二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比如完善破产制度、提高法律执行、降低费率等,这些结构性改革可以降低实际的交易成本,从而也会使风险溢价降低。
易纲:中美双方在汇率问题许多关键和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在刚刚结束的第七轮贸易磋商谈判过程中,确实就汇率问题进行了讨论。实际上汇率问题一直是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双边和多边平台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都有讨论。中美之间在汇率问题上的讨论由来已久,也不是第一次。比如说,在以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框架下,都对汇率问题进行过讨论。
这次我们讨论的许多重要问题,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第一,我们双方讨论了如何尊重对方的货币当局在决定货币政策自主权。第二,我们讨论了双方都应该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这样一个原则。第三,我们讨论了双方都应该遵守历次G20峰会的承诺,比如说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并且双方就外汇市场保持密切沟通。第四,我们也讨论了双方都应该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透明度标准来承诺披露数据等这些重要问题。双方在许多关键和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易纲:社融持续下滑得到初步遏制,保障今年经济金融开局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大家知道,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了多年来少有的严峻复杂形势,外部有美联储持续加息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有经济周期结构性问题叠加,还有强化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等“几碰头”,导致社会信用收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针对经济金融运行出现的趋势性变化,在国务院金融委统筹领导下,人民银行及时预调,主动作为。一是五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一共3.5个百分点,保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实现了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二是引导利率下行。2019年2月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去年年初下降了70多个基点,贷款利率也有所下行。三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家知道,有个“三箭齐发”,也就是说在贷款投放和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工具方面加大了政策力度,金融部门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四是兼顾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五是有效稳定宏观杠杆率,管好社会总信用和货币的总闸门,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GDP的名义增速大体上相匹配。
2018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我说的五个方面,如果仔细推敲,多半是两难或者多难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在两难多难中寻求平衡。
展望2019年,内外部的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美经贸谈判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美联储加息预期明显弱化,明确金融监管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当然,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挑战依然比较多。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另外,今天早上9点人民银行披露了2月份的金融数字。2月末,我们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1%,保持了平稳增长。大家知道,1月份社融增速相对高一些,这明显是季节因素。所以,我们要把前两个月的数综合起来看。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1万亿,同比多增了3748亿元,社融新增5.3万亿,同比多增1.05万亿元,社融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2018年年底的数。社融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为2019年经济金融开局提供了保障。
易纲:市场会对人民币越来越有信心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以国内为主考虑,实际上,我们考虑货币政策的时候,主要是价格、数量等变量,汇率在国内的考虑中不占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国内经济形势为主要考虑的,同时,有一个通过汇率形成机制对经济变量形成影响的问题,一个是坚持市场形成的汇率机制。基本推出了对汇率市场日常干预。弹性的汇率对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调节,起到一个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工作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四五年时间里确实有贬值压力,中国的货币当局面对贬值压力还是千方百计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1万亿美元。”他表示。
易纲表示,就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机制的完善,企业和老百姓对弹性越来越习惯,风险对冲工具也越来越多,套期保值、远期工具越来越完备。人民币汇率会更加向市场决定的方向改革迈进,人们的预期也会越来越稳,市场也会对人民币越来越有信心。
潘功胜:2019年将完善违约债券的处置制度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截止去年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86万亿,全球规模排第三。我国将继续稳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
潘功胜表示,去年债券市场违约有所增加,但整体违约率并不高,占比0.79%,不良贷款比例占比是1.89%。2019年债券市场风险问题是重点工作,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管控好违约强度,完善违约债券的处置制度。
陈雨露:目前征信体系是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目前,征信体系是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
其中,政府层面建设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每天有550万人次的个人信用报告被查询。
另外,还有市场驱动的征信服务。目前在市场上有125家企业征信机构,还有97家信用评级机构。这些机构80%以上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兴办的。2017年以来,为满足互金领域信息共享需求,央行批准了市场首个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也就是百行征信。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目前已经签约接入了600多家机构的信用信息,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征信主要是用来解决金融市场微观层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正越来越多的进入社会领域,“比如说女儿找男朋友,丈母娘让女婿把人民银行征信记录拿过来。现在,人民银行征信记录的查询前两次都是免费的,网上查询简版记录也是免费的,大家可以尝试下。”
范一飞:下一步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下一步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兴起,为金融发展持续提供了创新的活力。范一飞介绍称,央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与监管体系建设,引导科技在金融领域合理应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2018年底又会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个省市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助力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引起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了信贷业务成本,提升现代服务效率。针对信息系统多头连接、资金流与信息流各类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开发API等技术,推动金融与民生领域信息系统总对总互联互通,实现金融在主要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
三是推动数据资源的融合力运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范一飞介绍,针对实体经济供需不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利用安全多方计算、标记化等技术,加强数据整合与深度利用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是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提高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高、传染性强等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科技管理机制,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提升风险态势感知和计划能力,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范一飞说道。
范一飞强调,下一步,央行将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以监管促发展,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