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杂志

培育服务业新动能仍面临三问题

出处: 作者:潘影 贾巍巍 李夏卿 网编:张兰 2019-03-06

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对16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624家新动能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北京服务业新动能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着相关政策有待深化拓展、融资渠道单一和高层次人才技术发展不足等方面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入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北京市统计局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信息服务业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创新应用模式多元。

1

北京服务业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

信息技术渗透到多数行业

新动能企业发展呈现盈利增、负债减、效率高的特点。2017年,被调研新动能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营业利润2494.2亿元,同比增长65.4%,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增速4.1个和53.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2.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企业人均创收266.4万元,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和上年45.1万元和21.1万元,人均创收能力显著提高。

从企业经营所处阶段看,超7成的新动能企业处在创业和发展阶段(创业阶段企业占比9.8%,发展阶段企业占比62.4%),业绩下滑、亏损、亏损转型等企业占比不足1%,符合新动能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经营时间看,近十年来成立的企业占比44.9%,2012年以来成立的企业占比接近3成。从企业的用工情况看,2017年企业用工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招工难和人才流失问题并不突出。71.9%的企业近期用工需求基本保持不变,14.8%的企业有扩大招聘规模的计划。从企业发展预期看,98.9%的企业对未来1-2年的发展预期谨慎偏乐观,新动能企业发展前景较好。

信息服务业引领作用凸显。从经营情况看,信息服务业新动能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1.4%,分别高于被调研企业平均水平8.5个和46.0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8.3个和43.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112.2%,分别高于调研企业和全市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94.5个和8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4%,分别低于调研企业和全市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6.6个和1.8个百分点。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推动了批发和零售业、金融、教育等服务业转型升级。调查显示,新动能批发和零售业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多点生活、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零售企业推动了传统服务业不断转型升级。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等作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在互联网经济、金融创新、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催生推动下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金融业、教育的新动能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0%和28.8%,分别高于全市金融业、教育营业收入增速26.7个和6.2个百分点,促进了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创新投入大、模式多、环境优

2017年,被调研企业信息化投入金额166.1亿元,拥有信息技术工作人员3.8万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比重为17.4%和8.9%;平均每个企业信息化投入金额达2661.4万元、拥有信息技术工作人员61人,分别为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的8.2倍和4.1倍。调研中有79.2%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远高于2017年全市服务业企业的创新率,86.3%的企业存在自主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35.9%的企业采取了合作开发的形式。

绝大多数被调研企业均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且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其中,90.9%的企业利用信息化实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购销存管理的信息化使用比例也分别达到了55.6%和52.3%。交流通讯、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和了解商品服务信息分别达到了93.8%、62.2%和60.3%;此外,使用网上银行或其他金融服务、在线提供交易产品或提供服务、提供客户服务等多项活动的企业占比也达半数以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服务业新动能企业中的使用快速拓展,使用新技术的企业占比达到74.0%,在技术研发、内部运营管理、营销分析、客户分析等技术应用领域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的企业占比均在3成以上。去哪儿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接入2439万家上下游企业,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平台。搜房网将VR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GIS技术应用于观看房源、比较房价、分析房址,催生了承接VR制作的科技企业、做房价聚合的比价网站和专做商业地产门店选址的数据公司。

61.9%的被调研企业享受过政府提供的创新鼓励政策和服务,包括促进研发创新、技术转让,鼓励吸引、培养人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税收优惠,股权激励,全方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要素驱动企业创新,62.1%的企业将人才视为影响企业创新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分别有10.5%和7.9%的企业将资本和技术列为最关键因素;13.0%和18.8%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的第二和第三重要的因素。

北京服务业新动能发展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新动能培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有待深化。16.0%的企业将政府政策扶持引导不够视为信息化和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扶持的企业仅占13.8%和10.5%,股权激励和产业优先发展政策惠及的企业占比仅为5.2%和8.4%。新动能鼓励培育政策的覆盖范围有待拓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多元投融资体系仍需健全完善。企业资金来源相对集中,自有资金是89.6%的企业资金来源之一;将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作为资金来源的企业仅有29.8%和13.4%;使用民间借贷和政府资金的企业占比不到1成。36.3%的企业认为缺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高层次人才、技术存在需求缺口。新动能企业发展受人才和技术水平的约束。用工成本上升增加经营压力,半数企业表示企业“招工难”“人才流失”的原因在于用工成本高,认为存在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少、房价等生活成本高等问题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了46.2%、45.1%和40.9%。技术人才影响企业发展,分别有54.4%和36.4%的企业表示信息化和互联网等相关业务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相关数据人才的缺乏和技术能力的不足。从具体人才需求来看,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均存在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分别有40.9%、35.1%和33.1%的企业表示缺乏科研人员、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仅有不到2成的企业表示缺乏一般工作人员。就企业享受的人才政策来看,吸引优秀毕业生和留学人才的政策占比最高,分别为19.8%和12.1%,更高层次、更具经验的人才引进政策覆盖有限,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职人才、外国专家、港澳台人才和进站博士后等人才引进、吸引政策的占比不到5%。

文 / 潘影 贾巍巍 李夏卿

(特约供稿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