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郭树清:解决小微、民企融资难题需大胆创新

出处: 作者:孟凡霞 宋亦桐 吴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9-03-05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吴限)3月5日,在2019年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解决好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保险、证券领域都需要大胆创新。

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提出18条举措,对金融领域全面加强支持民营企业力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意见》就是要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这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密切相关的,从金融业的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都要进行一些调整。”郭树清说道。

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郭树清进一步表示,“从机构来说,目前中国有各类银行4588家,银行业机构数其实不少。近年来国有五大银行市场份额均逐年下降。过去十年来,大型银行占整个银行业的份额从50%以上下降到了38%左右。更多服务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数量是增长的,民营银行也是增加的。与此同时,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专门提供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18年面向授信1000万元以下客户提供的贷款增长了21.8%,这个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在郭树清看来,除了银行方面的支持,保险也大有可为,目前保险总投资资金16万亿元左右,要改善投资方法、投资结构,投资民营、小微企业。郭树清指出,“我们在银行、保险、证券领域都需要大胆创新,没有创新我们不可能做好金融业的服务,特别是解决世界难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该说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是解决得不错的”。

但郭树清也强调,解决小微企业,包括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他指出,“对银行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一定要获取足够的信息,贷出去的款要贷给一个合适的企业,这个企业是能够正常经营的,而不是投资炒作、投机炒作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是要收回来的。”郭树清表示,2019年会在大中小银行继续普及支持民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求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说道。

针对金融乱象整治工作,郭树清指出,近年来有很多金融乱象,这些金融乱象许多都打着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旗号,实际上做的是非法集资、非法融资、非法吸收存款、乱设机构、乱办金融业务等,这是非常有害的,对社会有害,对企业也没有好处,因为成本很高、代价很高。郭树清提醒广大群众,投资要理性,“老百姓投资理财必须提高警惕,不能乱投资,不能乱参加集资,更不能借钱投资,因为这方面的风险很大,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实际上,如何破解民企融资难题已成为今年的“重头戏”。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强调,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须降低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在业务模式、客户定位等有别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弥补了现有银行体系不足,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应从拓宽中小银行负债来源、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中小银行开展好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支持中小银行健康发展。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根本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存在问题;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缺少能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开展业务的小型“下沉式”金融机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推动小额贷款公司中较好的部分转制成为小型商业银行,让这些小型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