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实习记者 李皓洁)保险业追求高质量发展已势在必行。12月20,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新浪金麒麟2018保险高峰论坛演讲时指出,保险业发展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同时明确点出,保险业高增长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传统的铺摊子已很难奏效。
关于保险行业粗放式发展的弊病,梁涛指出“从市场主体看,部分保险机构陷入了低水平的发展陷阱无法自拔,重复着业务粗放扩张,能力不足、增资,再到业务粗放的怪圈,既无法为股东带来回报,也无法为社会和消费者带来价值。”
如何看待保险业的这一“怪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这类情况在我们的保险行业是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机构既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又不能给股东带来利益,但这类企业依然会存在,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我们的机制出现了问题,换句话讲,保险业需要一个正常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通过竞争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在促进劣势企业淘汰退出,而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机制或许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针对保险业发展的弊端,梁涛还从市场环境、行业资源及消费者保护方面进行展开介绍。他指出,从市场环境看,部分机构过度依赖于高手续费,高手续费的背后有时还隐藏着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问题;从行业资源看,破坏式、掠夺式的开发相当程度的存在,消费者不满意、不认同的现象并非个例,行业形象不好的问题没有得到扭转。少数公司无视保险经营规律,资产负债严重不匹配,积累了较大的风险;从消费者保护看,销售误导、理赔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同时,梁涛指出”保险行业补偿式的高增长时代已基本结束,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传统的铺摊子、扩机构等竞争策略已经很难奏效。从市场结构看,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保险市场上机构数量已达到235家,市场竞争比较充分,高成本盲目扩张不仅无法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可能造成沉重负担。"
的确,数据显示,保险业屡试不爽的人海战术的如今红利渐退。一度令人称道的800万保险代理人队伍,在今年上半年数量出现下滑,上半年仅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保险代理人数量较2017年年底下降约20万人。中国保险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在2015-2017年中寿险营销员脱落率一直在50%上下,并且脱落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营销员没有底薪保障,多数人收入偏低,可能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加之营销员为拉到保费不择手段,由此也容易发生欺诈行为,严重影响行业声誉。此外,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迅速衰减,依靠增员拉动业务增长也已经不现实。
面对235家保险公司存量,监管部门对保险牌照的发放日益趋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有12家,2017年降至6家,而2018年直到现在仍为零批筹。
而对保险业的发展弊端带来的行业形象损害,长期从事品牌研究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晓乐表示,保险行业的形象从近8年来的研究表现来看并未有明显改善,由于保险业的一些运营模式产生的弊端,曾为消费者带来较为深刻的不良影响,加之互联网的普及,甚至还在某些方面为保险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王晓乐认为,改善保险业的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保险业应该倡导回归保险本质,其次,应积极改善保险行业微观个体的形象,因为整体行业形象的改善取决于每一个微观个体的进步,第三,增强对消费者的理解尊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通过科技倒逼服务,同时也要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加强消费者的保险素养也很重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