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谁制造了全球裁员潮

出处: 作者:杨月涵 网编:陶凤 2018-12-05

从福特到通用,从宜家到拜耳,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弥漫在各大公司之间。如果说十年一轮回的经济危机还只是传说中的灾难,那么裁员就是成千上万家庭切肤般的疼痛,而在美股大跌、经济见顶的危言之下,裁员接踵而至无疑加深了人们对经济状况的恐慌,这个冬天似乎比以往更加寒冷。

裁员寒冬

裁员仿佛具有传染性,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时间周二,路透社报道了自己母公司的裁员消息,汤森路透称未来两年将裁员3200人,占员工总数的12%。而据其他媒体透露,汤森路透还计划减少30%的全球办公地点,计划削减在新闻和内容提供领域的成本,扩大在税务、法律和会计领域的业务,目前该部分业务占公司营收的80%。未来汤森路透将从提供内容转型为提供软件服务。

汤森路透是最新一个加入裁员大潮的队员。就在汤森路透曝出裁员消息的一天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还在一份报告中称,福特汽车的重组规模将“比通用汽车更大”,“根据福特的计划支出,这可能意味着最多关闭20家工厂和裁减5万名员工。我们预计,福特的重组计划将在全球裁员2.5万人。”

而在这之前,通用汽车的裁员决定甚至惹恼了两国的领导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非常失望”言犹在耳,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汽车关税”便已磨刀霍霍。当地时间3日,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还称,将取消与新能源相关的补贴,具体针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而在上个月末,特朗普便已提前打了预防针,称考虑取消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的联邦政府补贴,包括电动车补贴,以回应这家车企打算在北美大幅裁员。

闹得沸沸扬扬的汽车业裁员只是全球裁员潮中的冰山一角。上周,拜耳宣布公司将从全球118200名员工中裁掉1.2万人。11月初,家具巨头宜家宣称将在未来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裁掉7500名员工。10月,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宣布裁撤44000名长期员工,甚至有传言称将把超过2500名IT员工转移至印度Infosys公司,作为其7亿美元外包合同的一部分。

东芝、LG、夏普、捷豹路虎……没人能够预料,这一波裁员潮到何时才是终点。据统计,近期国际上至少十家跨国巨头提出裁员计划,预计将会使大约16万名员工失业,将有约16万个家庭受影响,而这些制造业的巨头们正试图通过裁员重组应对制造业景气度下滑。

20181206S08图表

经济预判

以通用和福特为代表的汽车也裁员,其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萎靡。通用方面也直言,裁员是因为传统燃油轿车销量下滑,而随着汽油价格的变化和新型电动汽车的出现,消费者正在放弃自亨利·福特时代以来一直担任美国汽车行业标志的传统轿车。数据显示,轿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从2012年的50%降到了现在的30%左右。

汽车业的裁员仿佛投入湖中的一块石子,搅动了全球制造业的一池春水,全球制造业增速正持续趋缓,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有所波动的事实也正浮出水面。日经Markit本周一数据显示,受欧洲需求下滑拖累,日本11月制造业PMI终值经季调后,由前月的52.9下滑至52.2,降至2017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韩国11月制造业PMI由前月51大跌至48.6,跌破50的景气荣枯分水岭,为8月以来首次陷入紧缩。

而当裁员已经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相反大面积袭来的时候,人们就要担心这是否预示着经济寒冬的开端了。而在本周,美股也玩起了过山车,大起大落间搅动了人心。就在刚刚过去的周二,美股再度大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超500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收于200日移动均线以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下跌了超过2%。

在此背景下,裁员的逻辑就显得通畅的多了:因为预感到了一场寒冬,那么在冬天来临之前,不赚钱的业务或者非核心的业务便会被淘汰。以拜耳为例,该公司在裁员的同时,明确表示打算退出动物健康业务以及其Coppertone防晒护理和Dr.Scholl足部护理产品系列,从而提振核心的制药和农业业务。在对经济的预判及对自己的状况进行衡量之后,能够使自己在不同业务中达到平衡的唯一方法就是裁员、精简部门。

跨国巨头们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自2016年以来首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由3.9%下调至3.7%。与此同时,IMF还下调了19个国家的经济展望,包括使用欧元作为法定货币的欧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中东、撒哈以南的非洲国家和中国等。而IMF则将原因归咎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新兴市场压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增长较快,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动美股回升,其中科技股贡献了绝大部分。但自2015年美国退出宽松政策并逐步加息,再加上减税带来的红利很可能于明年见顶,而这也是导致如今美股大跌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大公司不得不提前做出准备,通过裁员控制成本,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任何经济风险。而美国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产业链遍布全球,很可能会引来全球的连锁反应,这也解释了本轮全球裁员潮的原因。

谁在操纵

当全球裁员已经铺连成片的时候,对于经济的预判可能仅仅只是一方面原因。今年9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首发新书《AI·未来》,其中就提到了一个关键点,AI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深度学习技术将加速人工智能的进程,在未来15年中,美国将有50%的岗位消失,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更多。

事实上,同样的情况早有预警。花旗银行总裁Forese表示,集团未来5年将减少10000名技术和运营人员。Forese也直言,花旗银行中有40%的运营职位,是可以完全用机器来替代的。巴克莱银行的投资银行主管Tim Throsby也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少的员工挣更多的钱,而机器人将接管“低价值服务”。

金融业很可能成为“AI裁员”的重灾区。据金融咨询机构Opimas预计,到2025年,华尔街将有10%的投行岗位被AI取代,约23万人。其中,资产管理、证券服务、销售与交易、财富管理等业务部门,都将是重点“瘦身”对象。

杨德龙也认为,裁员或许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有一定联系。曾经100个人的工作在AI技术的作用下可能只需要10个人,而且人力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企业裁员选择机器人也在情理之中。

人们应该因技术而恐惧吗?答案或许并不一定。Forese在确定裁员的同时也称,将在其他诸如销售和研究领域聘请新的员工,因为人类的工作类型将会改变。这种改变就像是19世纪中叶率先发起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早在那个时候很多人便怀疑,工业革命将生产力提升之后,必然会淘汰众多劳动力,但现实的结果却是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机器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人的存在。今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名为《就业的未来》的报告对劳动力市场将如何演变做出了预测。它的预测是基于对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300家全球公司的高管、战略官员和人力资源专家的调查。这些公司代表了1500多万名雇员,它们的经济占全球GDP的70%。

世界经济论坛的结论是,这场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会在全球创造1.33亿就业岗位,而7500万工人可能会被取代。这家瑞士非盈利组织在一份声明中称:“到2025年,超过一半的工作任务将由机器完成,而今天这一比例仅为29%。”

对于这场全球裁员潮,或许也不必过分担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场裁员说到底还是一个小周期,与金融危机这种大周期存在本质性的区别,而且裁员目前仅仅只是局部行业而非整体的趋势,即便是较为明显的汽车行业裁员也与目前世界上汽车销售数据相关,并不能代表全部。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