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北京市教委:2020年新增20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出处: 作者:彭慧 网编:陶凤 2018-11-22

11月22日,北京市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二场在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在论坛上表示,未来将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到2020年新增20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同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及解决学生放学后家长接送问题等方面,缓解各阶段教育的困境。

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

北京商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北京市各个教育阶段中,学前教育的矛盾最为突出。针对北京市未来如何进一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刘宇辉回应称,市教委将着力于硬件和软件,改善此类问题。在硬件方面,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将新增20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达到上述目标,具体将围绕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规模、支持其他国有单位办园、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开展无证幼儿园分类治理、发展多样化学前教育服务、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等七个方面展开。

在软件方面,据刘宇辉介绍,解决家长的信任危机,是加强幼儿园所治理的重中之重。市教委要求各区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社区有序参与园所建设与管理。并于十二月初,完成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的专题培训,做到园所全覆盖,并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将主题教育活动传递到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并通过家长会、恳谈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影响和传递给孩子的爸爸妈妈,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同时,北京作为全国的教育高地,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都是首屈一指,但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择校热、学区房等教育均衡方面,老百姓关注甚为密切。,

刘宇辉表示,在这一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中,北京不仅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还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观察近年来北京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可知,传统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峰”继续增高,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谷”加速抬升,二者之间“高差”正在不断缩小。北京的教育综合改革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举措,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百姓。

横向上,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覆盖面;比如东城区依托区内名校史家小学组建史家教育集团,集团内的学校和史家小学的学生们拥有同一个校长,集团内教师统一调配、课程设施共享,每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显著提升。门头沟区通过以引进区外优质学校来门头沟建分校为主,以引进高校资源办学和以区内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为辅,短时间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增长。

目前,全市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传统观念上的普通学校正在借力起飞。城六区已制定本区内优质资源扩大计划(共44所学校),初步协调城六区帮助远郊区确定优质资源扩大计划(共19所学校)。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已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

纵向上,通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等方式,使普通校加速成长为新优质校;通过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精准配置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从2014年的30%提高到2018年的50%以上。

同时,统筹协调了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门、优质民办教育机构、高水平艺术团体等多种资源支持中小学发展,从办学理念、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学科教学、特色发展等多个方面整体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

从2014年至今,近50所在京高校参与到中小学办学中来,参与学校学科建设、派遣外籍教师、承办一批附中附小。国家大剧院、中国儿童剧院等一批国内一流艺术院团与区县教委签署协议,帮助数以百计的中小学培养艺术教育师资,组建专业社团。21个部门支持41所中小学发展,并分别到通州、延庆进行调研指导;20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106所学校学科教学改革。

周末,学生们更可以与不同学校的学生“拼课”学科学。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可以学VR技术、造无人机、与阿尔法狗赛棋艺、到国家级实验室与科学家一起研究课题,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已有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上千个。

此外,还通过数字学校共享优质资源。据了解,北京努力扩展着学校课堂,物理层面的教室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走班上课”,依兴趣所向,选学科目;回到家,登录网络,通过北京数字学校跨校选课,在这里他们能得到全市近千名优秀教师的免费“云辅导”。

“课后三点半”解决放学问题

课后三点半延时服务也具有相当的关注度,刘宇辉表示,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探索制定以课外活动计划为主体实施课后服务的相关政策。为更好的解决好“放学后三点半去哪儿、干什么”的问题,将在课外活动计划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课后服务,增加时间、拓展空间、增添服务、扩充资源。

在政策层面,拟定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并于9月正式发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宗旨,坚持自主自愿、公益普惠、协商共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小学场地条件、管理服务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实施义务教育课外活动计划的基础上,拓展和加强课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家长放学后接送学生困难的问题。

同时,在原来课外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观影、观赛、观演和自主阅读等看护内容,并侧重于向体育项目倾斜。目前,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民族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都已统筹纳入课后服务时段开展,还将鼓励各学校将体育竞赛、艺术节和科技节部分内容放在放学后时段开展。在时间方面,每周延长两天,原则上由原来每周至少三次拓展到每周一至周五全覆盖。每天延长半小时,从三点半到五点半开展课后服务。

此外,还增加师资和社会资源。在原来购买社会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取酬和绩效奖励等办法,鼓励校内教师承担部分课后服务工作;同时鼓励发挥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家长委员会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 实习记者 彭慧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