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媒体产品 > 新闻绘本

北京榜样·廖理纯:为北京蓝天种下绿色防护带

出处: 作者: 网编:林琴 2018-11-18

12-廖理纯

廖理纯曾是柳传志门下的三杰之一。24岁就掌管了联想广州分公司、28岁创办了自己的企业、39岁企业已年销售数亿,挣钱曾是他的一大追求。

如今,每年4月下旬到11月中旬的每个周末,戴着草帽,一身农民打扮的廖理纯都会和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浑善达克沙地的3块绿化基地上,挖坑、打垄、种树。截至2018年10月中旬,已有330余批志愿者,共计1.2万余人次走进荒漠和廖理纯一起抗击荒漠化,种下希望的种子。

从商业精英到一名全职绿化者,廖理纯大胆的转型让一些人不理解,也让一些人心存敬佩。对于来自外界的不同声音,廖理纯只说了一句:“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弃商植树”寻找另一种生命的意义

在事业蓬勃向上的辉煌时刻,廖理纯选择离开,去寻找生命另一种意义。他说做出这个决定是受到了外公的影响。在他20岁上大学时,外公对他说:“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做年轻人能做的事。”这句话,让廖理纯有了人生的第一次疯狂——骑车从北京到上海,整整骑了一个月。

外公80多岁时,和廖理纯聊起生死:“平凡的死没有意义,莫若战场马革裹尸还。”在廖理纯看来,做企业,多他一个意义不大,挣钱也没个头,活着应该还有另一种意义。“我是撕着日历过日子的人。我现在已过知天命的年纪,算算到75岁生命终止,只有8000多天的时间了,时不我待。”廖理纯以此鞭策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把荒漠变成绿洲”实现人生的价值

2004年,廖理纯产生了种树治沙的想法,也是他人生转折的开始。那一年,在北京市人大组织的一次对内蒙古生态的考察中,廖理纯第一次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它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平均海拔1400米,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早晨浑善达克沙地刮起沙尘暴,中午沙尘就能吹到北京。” 廖理纯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他也看到了希望,在漫漫黄色沙地之中,自然生长着成片的树木,这些树龄已达几百年的蓝旗榆树证明了这是一片完全适合于树木生长的土地!自此,廖理纯找到了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把荒漠变成绿洲。

2006年,廖理纯辞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只保留董事长一职,全力投入环保公益事业。之后,他用了3年时间到全国各地的沙漠考察,去过漠河也到过西藏,还跑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请教专家……

2011年,46岁的廖理纯再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董事长职务,出资1000万元打造浑善达克绿化志愿者基地。同年,第一块绿化基地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奎河嘎查浑善达克沙地建起。“我计划用几年时间,在浑善达克沙地种植数万亩林地,阻止沙漠向人类的居住地推进。”廖理纯对自己立下誓言。8年过去了,廖理纯已在绿化中投入积蓄近2000万。

2018年10月13日,第334批志愿植树队乘车从北京西二旗出发,沿京藏高速经延庆至怀来。前半段路程大家还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窗外的秋色,但当穿越野狐岭隧道后,海拔陡然升高,坝上的荒凉瞬间取代了迷人的秋色。廖理纯说:“对北京来讲,这片沙地是否绿化,直接影响首都的环境。”

志愿者们赶赴的是2013年廖理纯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馒头营村盐碱地上建立起的第二个绿化基地。他说:“张北防护林现在特别需要修补,大量的杨树已经达到树龄,自然死亡。如果那些死树全部变成新树林,将有效阻挡侵入北京的风沙”。

8年来,一批批由廖理纯建立的“德立墨芳”绿化志愿者团队走进浑善达克,在此育下了松树、杨树、文冠果等130余万棵树苗,“如果全部种出去的话,能种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廖理纯说。

细心呵护 每一株树苗都像孩子

“这是长了七八年的樟子松,这是落叶松,那一片是赤峰杨,还有榆树”。廖理纯一边给40多名志愿者介绍绿化基地的树种,一边手把手地教志愿者如何剪掉多余的分枝,确保主干健康生长。“种树的树坑至少要保证60公分深,坑的直径要在40公分以上”,讲完种树的基本知识,廖理纯带头挥起铁锹。建隔离围栏、松土、挖沟、打垄、施肥、浇水……

平锹、尖锹,挖坑时运用自如,快速铲土时运锹如飞。年轻的志愿者们刚挖了二十几锹就直不起腰,年长他们20余岁的廖理纯却能一口气干上半个小时。这个前半辈子从未正经刨过地的企业家,在沙地中,一锹一锹,挖成了当地的一代“锹王”。

育种、幼苗杯栽、大苗移杯入坑,搞科研出身的廖理纯种树也像治学一样严谨。第二基地因为土地盐碱含量高,不宜采用滴灌技术,廖理纯精心安排灌水车每周浇水,每次的浇水量还会根据气温、天气进行调节。

“剪枝的时候要齐根剪,千万别伤到主干;树坑一定要挖得深浅适度,种的时候注意不能伤了树根。”虽然种了百余万棵树了,可每一株树苗在廖理纯眼中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生怕种不活、长不好。

近年来,每周五下午或周六上午,志愿者从北京向浑善达克沙地进发,大干一场,周日返京。目前330余批、12000人次的志愿者随同廖理纯前往他建立起的三个绿化基地,种植了赤峰杨、新疆杨、樟子松、文冠果等130余万株苗木。今年8月,廖理纯将内蒙古第一基地南面部分的20万棵松树全部捐给了当地牧民和政府。“牧民只要拿着身份证,就能来基地免费领30到50棵树苗带回去种植,没有任何条件!”20万棵树苗,8年的心血,就这么捐出去了?廖理纯说,志愿者的人数毕竟有限,教会牧民植树,将种树的理念植入人心更重要。2018年,廖理纯的第四基地也已经选址完成。他梦想着有一天,沙地能变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

“绿化人心” 传递志愿精神

选择带领志愿者前往植树,在绿化沙漠的同时,廖理纯更希望“绿化人心”传播志愿精神。

同以往的志愿植树队一样,第334批植树队的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他们当中有公司职员、有在校学生、有企业老总、有博士教授,甚至还有退休的老将军、老干部。“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无私的民族,我们需要捍卫祖先的荣耀、优秀传统。”每次前往沙地,廖理纯一路上都像个布道者,他给志愿者们讲沿途的历史,讲逐鹿中原,讲抗日战争,讲无私无畏的民族精神。每个志愿者都会领到一个印满了歌词的小册子,其中既有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也有婉转悠扬的草原牧歌,一路上,志愿者们歌声嘹亮,心潮澎湃。

志愿者王金声是第三次跟随廖理纯走进张北植树,他说一次比一次的感受深。“我不仅学到了治沙知识,更明白了绿化的意义,以前总是埋头工作,对身边的事很少关心,走进沙漠,今天,挥锹种下了一份惦念,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这份惦念留在抗击荒漠化的土地上。”

通过种树活动,廖理纯希望呼唤每个人心中的志愿精神与正能量。“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奔赴远方修复生态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巨大精神磁场。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志愿绿化,提供了一个共振的平台,使一种纯净的精神得到升华。”即将来临的冬天让种树暂告一个段落,可廖理纯依旧没有闲着,他组织读书会、公益讲座,带动更多的人去理解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每个人都应守好自己的本分,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廖理纯说他也有自己敬仰的偶像,融入他血液的是那些碧血丹心、侠肝义胆的典故。他要做的,是和众多志愿者们一起呼唤志愿精神,唤醒国人心中的无私和善良。“我希望能绿化每个人心中的那片荒漠。”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