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京津冀PM2.5未来半年力争降3%

出处: 作者: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彭慧 网编:尹文武 2018-09-28

2

22

9月27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按照《行动方案》,从今年10月起的未来6个月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随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逐渐加大,相对往年,此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更为突出因地因时制宜的差异化特点。

PM2.5浓度同比降3%

《行动方案》表示,全面完成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相比前两年目标值,今年设定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3%左右的目标值略低。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18%。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70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11.5%。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9.9%。

“对比去年PM2.5浓度下降11.5%,今年设置下降3%左右的目标,是较为合理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因为按照“十三五”的标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前两年对大气污染治理较为严格,前期很多能治理的均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而越到后期则是攻坚克难期,治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持续的深化治理成为治理重点。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有关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监测发现,根据整体预期,今年气象条件较差,大气治理难度相对更高,所以设定的目标较低。

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8月,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今年8月,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比去年下降幅度低11.2个百分点。

据马军分析,由于去年秋冬季节气象条件好,并且超过了预期,尤其是在北京,所以大气治理取得的成果也超出预期。因此,今年的大气治理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气象条件大幅降低目标值。

差别化错峰生产

据柴发合介绍,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上,今年《行动方案》所涉及的在去年秋冬季防治的基础上,增加了用地结构调整、钢铁行业排放改造以及进一步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其中尤以严控“两高”行业产能最为业界关注。

《行动方案》表示,加大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力度,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今年,河北省钢铁产能压减退出1000万吨以上,山西省压减退出225万吨,山东省压减退出355万吨。

去年的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中,针对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等行业,规定了具体的限停产比例。例如,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采暖季电解铝厂限产30%以上;氧化铝企业限产30%等等。

此次《行动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各地重点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实施采暖期错峰生产;根据采暖期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8月初,生态环境部便下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等“2+26”个城市于9月底前完成错峰生产方案的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应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

“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精细化的减排和管理。”对于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会不会影响整体治理目标的达成以及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问题,马军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实行错峰生产,能够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控制管理,而对在环保方面表现优秀的标杆企业几乎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鼓励更多企业通过此举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能够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

加大清洁能源利用

随着“煤改电”、“煤改气”的持续推进,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天数明显减少。生态环境部消息显示,今年3-8月,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均实现历史同期最低,去年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近10%。

《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坚持以气定改、以电定改,各地在优先保障2017年已经开工的居民“煤改气”、“煤改电”项目用气用电基础上,根据年度和采暖期新增气量以及实际供电能力合理确定居民“煤改气”、“煤改电”户数。

在推进清洁能源取暖、取消燃煤供暖的同时,《行动方案》也提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从实际出发,“坚持先立后破,对于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在气源电源未落实的情况下,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

根据《行动方案》,今年10月底前,“2+26”个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92万户。其中,北京替代15万户,平原地区实现散煤“清零”;天津替代40万户,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散煤治理工作;河北替代164万户,重点加快北京市以南、石家庄市以北散煤替代工作,力争2019年10月底前基本建成京津保廊石平原地区“无散煤区”。

“天然气供应的大幅增加,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气环境。”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改电”、“煤改气”的现状,柴发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很多地区尚未有未条件接通天然气的家庭也已经在使用优质煤。“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疏导宣传和公众普及行动,对辖区群众开展普遍的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利用清洁能源。”柴发合还给出了相应治理措施。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彭慧/文 代小杰/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