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曾翔小楷展关注书体探索

出处: 作者:记者 隋永刚 网编:王巍 2018-08-09

C2018-07-10中国当代艺术4版01s004

曾翔接受媒体采访 

7月26日,“思通楷则——曾翔小楷展”在北京琉璃厂西街57号举办,共展出曾翔楷书作品40幅。

楷书笔法体系的成熟,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出现的新体,以钟、王为标志。从现今流传的拓本推断,那时的楷书应该是有不少隶书遗意的。换言之,楷书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这一动态的存在,钟、王楷书才具有原创的活力。况且,在钟、王同时代及稍后时代,北方的楷书还有着与钟、王不同的审美。真正影响当今大众审美的是唐代楷书高峰出现后,原创性持续减弱,导致楷书成了低水平“平正”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性的书法教育问题。事实上,前人对楷书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唐,清代碑学中兴,意味着另一个楷书高峰的出现。这时的楷书,在一个比唐人更为开阔的视野下,探索了新的楷则。

曾翔表示,“我的楷书创作接纳了清代以来的楷书新传统,基于篆隶楷行的书体通变,亦基于碑与帖的互补。在一个比唐人更为开阔的视野下,探索了新的法则,是非成败还请大家批评”。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