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书画圈“退师门”背后的名利纠葛

出处: 作者: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网编:王巍 2018-07-05

C2018-07-06中国当代艺术1版01s001

相声界,闫云达、曹云金退出德云社的事件一度受到网友的热议,近日艺术圈也有类似消息刷屏——书法家田英章弟子王彬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退出田门,解除师徒关系”。田门收徒所拟的《田门弟子执行守则》也随之曝光:弟子须在“三节两寿”五个传统节日里,至少选一个节日登门拜望师父师母,并奉千元以上礼金;弟子务必在每年5月30日前,按时缴纳田门活动基金费5000元——传统师徒制演化至今成了条款明晰的“收徒合同制”。有人认为,借条文规范门生有利于师门的发展,在更多人看来,名利已让传统师承关系变了味。

书法名师陷“退师门”

书法家田英章原为国家机关任命书写员,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画高级研究班导师。他笔下的“田楷”是当下许多人书法入门学习的样本,与庞中华、司马彦、卢中南等书法家一样,在书法教育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以田英章为名的书院及培训机构在全国约有25家,田英章所编写的书法教材《田英章系列书法字帖》、《田英章作品精选》、《田英章最新书法专业教程》等超过了150余种。

在业界人士看来,田英章是重要的书法传播者。除了通过机构或书籍间接普及书法教育,田英章门下还有数十位行过叩拜礼的入室弟子。王彬的退师公告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曝光的《田门弟子执行守则》引发了人们对于田英章门下师徒关系的热议。

据了解,《田门弟子执行守则》为田门工作组拟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实行。《田门弟子执行守则》共分六条,第三、四、五条规定弟子需传播田楷及按时参加师门活动,第二、六条规定弟子须向老师田英章及师门交付钱款。《田门弟子执行守则》末尾声明,田门弟子务必遵守,不经报备违反任何一条,将被劝退或者直接逐出师门。

对于田英章的教学及收徒方式,艺术媒体人王先生持质疑态度:“田英章基本上是以自己的字取代欧阳询的字,来教学欧楷,好教好学,但属于一种速成。学生学去后,再依样画瓢传给别人。学来学去,南辕北辙。多数田楷学员认为,非田即非欧,非欧即非楷。很多人面对六朝以来的北碑墓志,因为不合田楷要求,便不屑一顾。对于学其他楷书的,不是冷嘲热讽,便是盲目指责。”

合同中的师徒文化

此次退师门将传统师徒制置于风口浪尖。随着《田门弟子执行守则》的曝光,也激发了人们对师徒制演变为条款明晰的“收徒合同制”这一现象的讨论。

艺评人王晶晶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田门弟子执行守则》中明码标价的条款乍看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田英章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门生数量多,为了持续发展,以合同来规范或者合理谋利是可以理解的。当下一些艺术名师,确实会以文字条例让弟子行为规范达成一些默契共识”。在王晶晶看来,师徒制和商业体制双轨制并行具有可行性,需要合理利用。

然而在更多人眼中,此次“退师门”中的“收徒合同制”,体现的依旧是师长专制、师徒利益矛盾。律师章李指出,“受到西方商业文明带来的契约精神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师徒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学会了用合同条约来规范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以达到‘法律’这个舶来品的规定。师徒之间的人身附属性,决定了师徒之间更多的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事主体”。在专家眼中,师徒文化深深印刻在了法律包装下的合同当中。

收徒传艺,收取费用本无可厚非,但业界人士指出,当下“收徒合同制”背后往往是师徒利益的完全捆绑——“徒弟借助师父的名声,培训班办得风生水起;师父借助学生的推广,赚得盆满钵满。这看似一件双赢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潜在危险,那便是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书法家张志国断言,“当下有许多所谓的拜师宴、拜师礼或者入室弟子守则,多半是一种哗众取宠的炒作或者是一场利益的分割”。

学艺不一定要拜师

“退师门”风波刚过,田英章书法教师研究班仍将如期在8月举办。据了解,研究班为期5天,除去报到、合影、售书、考评时间,田英章亲自辅导授课时间约占两天半,结业后学生便能获取学业证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田英章田楷的教学效果也饱受争议。有舆论犀利地指出,田英章书法培训是一种类似“独裁式”的教学方式。有网友称,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以“田楷”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书法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不仅对学员指定固定的学习教材——田楷,而且还对诸多家长进行教育,以确保学员的续费率。整个教学几乎是依照这种固定的模式进行谋利,使得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在书法启蒙的时候只知道田楷,而且在意识上只知道一种僵化的学习模式,并很难改变这种习惯。

“退师门”事件一出,“传统师承变味,是否有必要拜师学艺”、“书法应该怎么教”的问题也步入大众视野。艺术家王榆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揭示了拜师风气盛行的一个原因:“书画创作除了讲水平,还看‘出身’、门生声望。这也是人情社会中的必然产物。拜名师学艺能为作品本身带来许多附加值。学生‘投靠’,老师‘力捧’,是许多人从艺的投机‘捷径’。但要想真正取得成功,拜师、拜艺可以,贪图拜利则注定失败。”

在艺术创作方面,张志国表示传统师承方式确实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但他指出拜师并非当下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书法入门时,可以把临摹传统碑帖当作必修课。有古人作品在,为何要学田楷?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应从描红模子做起,练碑帖,久而久之就可以真正学门道。”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文 宋媛媛/漫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