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白帽汇安全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区块链产业安全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4月,全球范围内因区块链因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多达28.64亿美元。损失额度从 2017 年开始呈现出指数上升的趋势,仅2018年以来,损失金额就高达19亿美元。
白帽汇安全研究院负责人邓焕介绍称,自2017年开始,安全漏洞所造成的损失呈现出指数上升的趋势,每年由区块链安全漏洞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攻击者主要选择保护相对薄弱的合约层和业务层进行攻击,在该技术层本身也是目前攻击者最佳变现的场景。
从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货币来看,便被黑客频繁利用漏洞攻击,造成巨额损失。日前,BEC美蜜智能合约出现重大漏洞,黑客通过合约的批量转账方法无限生成代币,天量BEC从两个地址转出,引发抛售潮。当日,BEC最高价2.27元,最低价0.137元,价格相差94%,致使64亿元人民币一日蒸发。
邓焕表示,本次报告中也可以看到,目前攻击者主要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木马劫持攻击、支付漏洞等手段对业务层进行破坏。“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基础,支撑着整个系统。如底层出现安全问题,必将导致依托于此的上层均受到影响。因此,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加入安全性设计。”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区块链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密码算法安全性、协议安全性、使用安全性、系统安全性等诸多挑战,风险不仅来自外部实体,也有可能来自内部参与者的攻击。如何围绕物理、数据、应用系统、加密、风险控制等构建安全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俞克群强调,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暴露在公有链中的系统不能关停,其错误修复也异常棘手,应用领域逐渐广泛,区块链将演化成技术基础设施类的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助理李斌也认为,以安全为核心的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问题不断引人瞩目。“一行代码,打倒一种代币”、“一个漏洞,摧毁一类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面对。区块链技术基于安全特性所导致的漏洞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底层算法的稳定,系统漏洞的加固,基础架构的保障,应用环境的安全等方面,必须得到整个信息安全行业的群策群力。
“建立良好的区块链安全生态需要平衡好科技发展和网络安全的关系。”俞克群说道,自主可控的区块链网络,意在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块链健康发展。安全是区块链未来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其的安全属性必须同时并重发展,甚至是超前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