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京津冀

北京三大科学城如何避免同质化

作者:记者 方彬楠 网编:王巍 2018-05-15

未标题-1 拷贝

又一个大科学装置将落地怀柔科学城。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项目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五年。这个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面向全世界用户开放。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布局的“三城一区”中的“三城”。经过2017年的全面发力,“三城”也就是三座科学城建设正在提速。根据计划,“三城一区”规划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在三座科学城的建设中,如何避免同质化?如何有效协同联动?

创新资源聚合提速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两个或多种成像模态在时间、空间、结构或功能上的融合,对同一个观测对象实现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测量,通过图像数据融合,进而实现时空尺度的跨越(跨尺度)以及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有机结合,全景式呈现生命活动的过程。

这个即将落户怀柔科学城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体目标是建设从分子到人,无缝覆盖跨越十个数量级的超大尺度范围,实现功能/分子和结构/形貌成像,具备动态、高灵敏度、无损观测能力的无缝对接的“一体化”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集群,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该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成像模态融合程度最高、可视化解析能力最全面的全尺度成像系统,将按照“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全世界用户开放,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原创能力、设备研发和应用方面实力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尚无大规模、系统化的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无法满足近年来蓬勃崛起的生物医学研究对先进成像技术的迫切需求。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发挥国家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集中各领域人才合力攻关,系统建立自主产权,逐步改变我国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需求巨大但依赖进口的现状。

事实上,怀柔科学城今年开工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不只是这一个,怀柔科学城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的所有工程今年都将开工建设。

按照计划,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新落地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等14个科教专项平台项目和其他待定项目组成的“项目群”都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6月,怀柔科学城空间规划面积扩大至100.9平方公里,其中将密云区32.5平方公里纳入到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都将落地密云。“怀柔科学城的扩区,为日后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的发展提供更多用地,同时,怀柔、密云的联动,也将为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怀柔科学城筹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沿科技扎堆儿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布局的“三城一区”中的“一城”,另两城分别是位于海淀的中关村科学城和位于昌平的未来科学城。按照北京市对“三城”的定位,将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推进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技术创新高地。

镜头聚焦位于海淀的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即将扩容。生命所现有一期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拥有科研实验室26个,人员700多名。扩建后,将达到50个实验室、1500人左右的规模。

系统揭示病原细菌入侵和先天免疫系统防御的分子机制;揭示中缝背核神经元与奖赏的关系,为开发治疗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方向;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受体……2005年以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聚集了王晓东、邵峰等26个团队的生命所,快速实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不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关村科学城突破了一批全球领先的颠覆性前沿技术。例如:百度实施开放自动驾驶平台计划(Apollo计划),积极抢占无人驾驶领域制高点,旷世科技、商汤科技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正在形成集群式突破。

随着中关村科学城扩展覆盖海淀区全境,由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单位等组成的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通过深度合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不久前,旨在打通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和“堵点”的“海淀创新发展16条”出台,聚焦支持领军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培育,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和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今年,中关村科学城将发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强化城市创新形象,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中关村科学城东北方向,十几公里以外就是昌平的未来科学城。今年2月,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未来科学城成立,该联盟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将探索形成中国特色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截至今年初,未来科学城竣工面积达到288万平方米,神华、商飞、国电等15家央企下属70余家研发机构、科技公司、880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运行,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40个。

功能分工如何差异化

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三城”加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是北京创新驱动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将编制完成“三城一区”相关规划,促进“三城一区”进入加速发展期,为确保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其中,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发挥“领头雁”作用,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以百年科学城标准,打造新时代科学城新标杆;搞活未来科学城,加速“三个转变”,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优化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城-区”对接,打造高精尖产业增长极。

北京如何推动“三城”形成彼此互补的创新生态圈,进一步支撑北京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便捷的交通网是前提基础。目前,北京市相关部门也正在加紧规划研究三大科学城之间互通直达的快速联络交通,实现怀柔科学城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之间的快速连接。

三个科学城之间的协同互动,在交通路网建设的基础上,在功能性分工上还应如何进一步避免同质化?在北京市市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昕看来,“三城一区”部分科学领域或项目存在交叉重合的现象,例如在石墨烯、生命科学、能源材料等方面,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都不同程度涉及,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特点,实现科学分工。

李昕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功能性分工。“三城一区”需要在明确差异化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尤其对于前沿科学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方面,更要加强统筹,做好适度衔接。

此外,李昕调研发现,城市功能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新建科学城的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等科研主体建设相继投入运行,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严重滞后,科研人员的居住、交通、生活、医疗、文化、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突出,科学城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城”。特别是怀柔科学城侧重于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吸引并聚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但是目前还不具备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生活服务配套。“优先完善城市配套。尤其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要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尽早把科学城建成‘国际人才社区’,最大限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贾丛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