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抗议迎新年 伊朗经济怎么了

出处: 作者: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杨月涵 网编:王巍 2018-01-01

8

全世界都在迎接新年的时候,伊朗却陷入了大规模的动乱。2017年12月31日晚,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在对全国民众发表讲话时称,民众有权就社会议题发出声音,但不应破坏公共财产,制造骚乱者将面临严惩。截至目前,这场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已经造成了至少12人死亡,数十人被捕。一场以经济诉求为起点的动乱正在席卷整个伊朗,并大有铺天盖地的架势。

示威活动火速蔓延

2017年12月31日晚,鲁哈尼对持续了4天的反政府抗议活动进行首次公开回应,指责人们的抗议应该以改善国家和生活为目的,而不是制造暴力事件和破坏公共财产。

就在鲁哈尼公开回应的前一天,抗议活动蔓延至伊朗首都德黑兰。德黑兰市中心街道催泪气弥漫,政府警告民众勿再非法集会。德黑兰大学周围出现混乱局面,数百名示威者与警方扭打成一团,甚至高呼反政府口号。这种情况持续数小时,一度令交通陷入堵塞状态。

同一天,支持政府的集会也在进行。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全国大约1200座城镇举行年度集会,以纪念“击败”2009年总统选举后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这场大规模的集会始于2017年12月28日,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爆发抗议活动,示威人群抨击生活费用的高涨及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窘困。据了解,马什哈德民众最初抗议的导火索就是鸡蛋的涨价,而最近一次鸡蛋价格涨幅将近一倍。

示威活动并没有止于马什哈德,自2017年12月28日爆发后就迅速向东蔓延,目前已有超过1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2017年12月30日,抗议的火焰燃烧至德黑兰。同日,伊朗政府已逮捕了200名抗议者,并于31日临时关闭社交网络。

BBC报道称,这是2009年以来,伊朗公众表达不满情绪最为严重和普遍的一次。

经济难回暖

未标题-4 拷贝

民众最开始的诉求在于每况愈下的伊朗经济和愈发艰难的生活。据官方数据显示,在伊朗全国8000万人口中,约有320万人失业,而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了40%。伊朗今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超过13%,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一度达到30%-40%。

据法新社报道,据政府2017年12月时公布的最新财政预算计划,伊朗将削减社会福利、上调燃油价格,更加剧了下层民众对于鲁哈尼的不满。贫富差距也是压在伊朗人身上的一座大山。据伊朗媒体此前披露,政府所有的伊朗中央保险公司高管月收入达2.5万美元,几乎是底薪政府雇员工资水平的100倍。

然而,两年以前,伊朗人还对国内经济抱有甚高的希望。2015年7月,伊朗以不发展核武器为条件换取西方国家取消对其进行的制裁措施。协议达成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几乎翻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度将伊朗2017年预期经济增速从此前的1.3%大幅上调至4%-5.5%。

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伊朗普通民众并未感受到伊核协议带来的经济利好。调研机构IranPoll.com数据显示,协议签订时,63%的伊朗人认为经济将在一年内有切实改善,但一年以后,74%的人都认为协议并未带来任何好转,而对伊核协议的支持率也从76%下降至63%。

伊核协议虽然让伊朗举重若轻的石油产业得以恢复,但现实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虽然伊核协议的达成令伊朗石油出口大幅增加,但国际油价下跌意味着伊朗并不能从中大幅获利。而伊朗此次爆发的示威活动更多是因为经济原因引发了伊朗国内本就存在的诸多矛盾。

伊核协议也并未能解除所有制裁。包括侵犯人权、支持恐怖主义及弹道导弹项目仍遭受来自美国的单边制裁,一些国际企业与伊朗的关系并未因伊核协议的达成而彻底改变。路透社此前的评论文章也指出,美国的单边制裁使伊朗的银行及与伊朗有关业务的银行都不允许使用美元交易,与伊朗革命卫队有关联的组织和个人也被纳入制裁范围,而这些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伊朗40%的经济。

派别纷争

德黑兰省副省长哈梅达尼认为抗议者是受到了蛊惑,称抗议者们并不知道这些呼吁抗议的声音是来自外国势力。而哈梅达尼所说的“国外势力”或许来自美国。就在示威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发布推特,谴责伊朗政府的逮捕行动,特朗普也“火上浇油”呼吁伊朗政府尊重民众示威权。鲁哈尼回应特朗普的言论,称几个月前还把伊朗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没有权利同情伊朗人。

外交上的斡旋难掩伊朗国内的多重矛盾。有媒体分析,此次抗议游行背后透露出的是伊朗内部各政治派别间的博弈。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伊朗保守派才是这次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幕后黑手,其目的在于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施压,最终迫使现任总统鲁哈尼辞职。

最先发生示威抗议的马什哈德是什叶派圣城,还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故乡。而该城的呼罗珊省就是伊朗保守派的大本营之一,再加上示威口号性质的转变,种种迹象一度被解读为保守派为打倒鲁哈尼政权的行动,目的则是为了抗议鲁哈尼最近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重启大规模私有化进程及不再严查德黑兰妇女戴头巾等政策。然而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目前伊朗面临的当务之急还是解决国内愈发紧张的民生问题,毕竟攘外必先安内。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杨月涵/文 李烝/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