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不唯GDP唯什么

作者:韩哲 网编:尹文武 2017-11-02

稍早前,十九大逾3万字的报告,并未提及我国未来GDP翻番的目标。对此,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解释说,因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经济质量。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政府一直在弱化唯GDP思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经济增长目标连续下调,并设定区间增长,为改革留出弹性空间,导向有效率和创新的增长,也就是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型。在中央的示范作用下,各地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的表述口径,GDP具体增长的目标鲜有提了,在改革、创新、质量以及生态方面则着墨愈多。

在淡化GDP考核的同时,收入和就业成为指标“新贵”。过去这些年,面对GDP增速“滑落”至中高速,决策层却始终有底气,盖因在每年1000万城镇新增人口就业的目标上,都是超额完成。就业压力小,社会就稳定,政府就敢于调结构、挤泡沫和去杠杆。

相较而言,收入指标更具转型意义。一些地方政府尝试让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挂钩,同步甚至跑赢。但政府考核全面转向收入尚待时日,因为收入的任何调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速总是低于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有时甚至是“遥遥落后”,这就产生了人民群众在发展和改革中的获得感问题。如果收入增速总是跑不赢GDP和财政的增速,政府在收入分配中拿到更多,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总是投资驱动,难以消费驱动。由于近年来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导致投资驱动的成本越来越高,资源透支的程度越来越高。解决之道,一是创新,一是消费,而后者则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也就是所谓的“提低、扩中、调高”。因此,收入分配改革也被认为是十九大后最具期待的改革。

绿色发展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抓手,这也是去年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文所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写入党章,都在表明生态考核将成为“硬杠杠”。不过,如何解决标准量化的问题,决定着生态考核到底是“硬约束”还是“软约束”。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绩效考核不唯GDP不等于去GDP,“两个15年”的新征程,需要经济增长保持一定速度。杨伟民也表示,不提GDP翻番目标,并非不要经济增速。

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在过去近40年被简化或者异化为“唯GDP”。因为发展比较抽象,GDP增速更易执行和比较,这也符合“奥卡姆剃刀”法则,即化繁为简,简即是美,定于一尊。应该说,唯GDP思维首先是让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后才是带来的诸多失衡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在发展中解决,GDP仍然在并将长期在政府考核的指标篮子里。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