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演艺频道

“静观”——景育民作品展亮相悦﹒美术馆

网编:徐磊 2017-10-16

10月15日,“静观”景育民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冀少峰担任策展人,王飞跃、殷小烽任展览总监,武沛、景晓萌任策展助理。展览集中呈现了景育民近年来创作的15件雕塑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个体对写意雕塑的全新理解与实践。

IMG_5938副本

嘉宾合影

景育民从2012年开始,尝试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切入东方传统文化语境,以寻求本土化、个人化的雕塑语言构成,先后创作了《达摩﹒面壁》、《无形之境》、《静观》、《镜像屏风》、《横象﹒竖象》、《空象》等一系列反映东方哲思的雕塑作品。在他看来,雕塑在东西方文化系统中的本源性差异,在于对“空间”的理解:西方的空间是物理性的,是实体存在的概念与方式;东方的空间则偏重于观念性,是由现实存在延伸的虚拟形态,即“意”的概念。他的写意雕塑,就是从写意叙事性的技法表现到观念性的意象呈现中,从材料、语境、表现方式到空间意象拓展的裂变,同时将中国的意象观念同西方的极简主义抽象思维相互融合,实验“写意”的形态到“意象”空间营造新的可能。

《镜象屏风》(200cm、60cm、240cm)不锈钢、2016

《镜象屏风》(200cm、60cm、240cm)不锈钢、2016

《横象》(120cm、20cm、40cm)、不锈钢、2016

《横象》(120cm、20cm、40cm)、不锈钢、2016

《面壁》、(85cm、45cm、35cm)、不锈钢、2012

《面壁》、(85cm、45cm、35cm)、不锈钢、2012

《竖象》(高330cm)不锈钢、2016

《竖象》(高330cm)不锈钢、2016

《无形之境》(2400cm、500cm、700cm)不锈钢、2014,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无形之境》(2400cm、500cm、700cm)不锈钢、2014,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此次展出的“静观”系列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体心理状态的真实表征,也是基于现实的深层文化关怀的体现。学术主持孙振华先生在评价这一系列作品时这样谈到:景育民的这组雕塑之所以具有颠覆性,是对雕塑存在方式的自我解构,它客观上在质疑雕塑的“本体”,通过营造雕塑的“虚实”和“有无”,来对雕塑的“主体”和“实体”提问,对雕塑的真实性和主客体关系提问。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说世间上一切事物都是依靠因缘和合而成,它自身是没有本性的。“静观”这组作品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是它的实体?它并没有不变的形和相,一切都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所以,它并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和自我规定性。只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变幻无穷。你看它时,它才是它;你不看它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景育民的这种创作方法论接近佛教所说的“有相”,“万法为识”,所谓形象只存在于认识之中,它并无自性,它的存在只是因缘而起。

《静观》NO1  、直径150cm、镜面不锈钢、2017

《静观》NO1 、直径150cm、镜面不锈钢、2017

 

展览名为“静观”,并以东方意象的“空间”理念为切入点,将“非典型”的东方式意象形态植入悦﹒美术馆极简风格的展览空间,构建出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相结合的多重空间形态,使观者置身其中体验观念延伸与尺度张力。正如策展人冀少峰谈到的:这些作品与作品间,作品与场域间,作品与观众间,形成为彼此“看”与“被看”的一种变幻流动的镜像游戏,空无一人的场域与众声喧哗的场景,使得景育民营构的视觉场景不断地变幻、增长、减少、再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一个未尽的奇妙的空间不断油然而生,扑面而来,甚至一个不存在雕塑中的未来空间亦带给阅读者无尽的想象,阅读者的视线巧妙地被景育民隐藏于镜像边缘,但却又给阅读者有意编织出一个观看的悬念,大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本次展览作为景育民近年来的一次重量级个展,也将给中国当代雕塑界带来新的思考与话题。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