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1-6月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5%。原因有三,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的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投资最好留在国内,话不能说得再清楚了。
一季度经济开门红,6.9%的增速惊艳市场,主要是投资发挥了作用。二季度投资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凌厉的楼市调控下,房地产投资虽然没有出现快速下降,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对三季度的影响可能更大。此外,基建投资和民间投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因此如何稳住投资,特别是在金融去杠杆、央行不放水的背景下,是今年中国经济的首要命题。
对外投资的确存在虚火,尤其是在此前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大量国内贷款都充当了对外投资的弹药库。现在全球宽松即将结束,美国已经退出,欧洲和日本也酝酿离场,这意味着人民币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资本外流越来越不受欢迎。所以,对外投资要转化成对内投资,不仅是稳增长,也是稳货币。全世界的投资者深谙一句话,那就是不要与央行作对。这句话还可以进一步延伸,那就是不要与国家调控意志作对。
现在大家言必称消费升级,但消费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提升,因此投资仍是关键先生。我们知道,政府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观点,正是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仅赢得了短期的GDP,也在长远为中国赢得了市场优势。然而,政府投资也不得不服膺市场规律,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饱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挤出效应愈发明显,这使得经济增长的步伐渐失轻盈,盘桓在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底部。
投资还要保持韧性,但不能再继续任性。从宽货币转向宽财政可以促使更多的资金用在实体经济里,但财政刺激和政府投资无法长期坚持。真正的内生投资,应该是来自市场,应该让民间投资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而刺激民间投资的最好办法,莫若减税降费稳社保。与其政府不断加码财政刺激,不如转变思维,不断加码对民间投资的政策刺激,所谓让开大道,占领两厢,从而为驰骋在市场大道的企业保驾护航,进而终结政府投资-效率递减-加大投资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政府是强势政府,我们的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以及庞大的优质资产。因此,对政府而言,这里并不是只有投资一个选项。资产不仅可以支持投资,也可以支持减税降费稳社保。经济的增长最终还是要依靠投资,但这个投资,应该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