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世界遗产是财富,但不是摇钱树

作者:韩哲 网编:王巍 2017-07-10

继可可西里后,鼓浪屿于7月8日同样申遗成功。至此,中国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共计52项。

我们对于世界遗产的最大印象,恐怕就是人多和票贵。大多数成功“申遗”和排队“申遗”的,心里面都藏着一个商业化计划。因“申遗”成功而暴得大名、财源滚滚的例子很多,比如丽江和平遥。既然珠玉在前,其他地方自然心领神会。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历史悠久、疆土辽阔,能够“申遗”的家当太多,僧多粥少,竞争比较激烈,花销也比较不菲。

世界遗产不是该不该商业化,而是该如何在保护、保存世界遗产的真实度和完整性下进行商业开发。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但过度商业化则是。前些年,张家界、丽江和庐山因为过度开发而被联合国出示黄牌,并不出我们所料。其实,用不着联合国警示,这些年热衷旅游的国人,目睹了太多的世界遗产被“建设性破坏”,以至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哪怕是刚刚登榜的鼓浪屿,相比十年前,商业化的程度已足以让人瞠目。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就是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申遗”成功不是意味着管理、修缮和抢救,而是大兴土木和招商引资。于是,“申遗”成为一门生意,世界遗产成为一株摇钱树,过度商业化比比皆是。地方政府的“申遗”冲动,在于世界遗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政绩效应。在唯GDP的思维下,申遗是一项投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要在短期内看到回报,否则就是失败。

我们不能苛责过去,因为过去条件有限、眼光有限;但我们不能不反思过去,因为不这样做就是对未来不负责任。世界遗产在中国落地已经20年,不能总是将之与旅游开发简单画等号,而是能够为了保护而保护,哪怕是赔本的。

过去40年,“申遗”跟诺贝尔、奥运金牌、世界500强等一样,都是我们念兹在兹的国际荣誉,当我们囊中羞涩的时候,希望凭此得到世界的认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诺贝尔只是零星突破,我们的运动员获得了足够多的奥运金牌,我们的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攻城略地,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来居上。

仓廪实而知礼节,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奥运金牌渐渐失去光环,相反全民健身日益聚拢话语权。世界500强渐渐失去光环,相反创新和品牌成为企业的新追求。世界遗产也将如此,经济光环趋弱,人文光环趋强。

世界遗产是财富,但不是摇钱树。对于全人类它是不可复制的景观,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国人,它是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乡土感情以及人们对于这个国家的认同感。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