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王者荣耀》被污名化了吗

作者:韩哲 网编:张兰 2017-07-03

在越来越高的口诛笔伐声浪中,聪明的腾讯抢在主管部门发声之前,自己先采取行动,推出游戏防沉迷新规,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及非理性消费。

这一切肇始于《王者荣耀》,腾讯最赚钱的“奶牛”,一个用户规模高达2亿的手游,风靡中小学。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成功了,把家长们对于游戏的愤怒,全部收拢在自己身上。

尽管电子竞技已经晋升为大学专业,尽管打游戏已经自证“钱途似锦”,然而,游戏在中国仍被视为奇技淫巧、不务正业。护子心切的家长,疾呼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比较容易沉迷于游戏,《王者荣耀》们无异于是伊甸园里的那条毒蛇。游戏和烟酒一样,都需要对青少年做出分级和限制。对于这样的观点,不服者大有人在。青少年的堕落,游戏不过是最好识别的“羊”。如果没有游戏,也会有别的原罪,比如早恋、网吧、斗地主、录像厅、金庸小说,等等。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事情的失控,都是自律和他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立场不同,道理的逻辑自然不同。腾讯和《王者荣耀》需要明白,自己并非全然委屈,肯定有改进和改善的地方;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接受,游戏无法消灭,而且游戏将越来越社交化,无法简单切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日益碎片化,信息日益碎片化,这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重塑的还有生意方式。谁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谁就站在风口上。学习是碎片化的,娱乐也是碎片化的。将游戏时间压缩到一二十分钟的《王者荣耀》,迎合了碎片化趋势,获得了碎片化红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当然,《王者荣耀》的成功还得益于背靠微信这一社交大树。社交是当代人的本能需求,《王者荣耀》是朋友圈里的游戏,是游戏圈里的微信。因此,当游戏聚集的话题效应越来越强,既容易在虚拟世界引发攀比和疯狂,也容易在现实世界形成圈子和文化,没有人愿意被孤立和边缘化。

经济学里经常讲,企业最大的责任就是赚钱。不过,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企业总要被赋予各种社会责任。赚钱的商业模式也有好坏之分,前者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丰富,后者则在有意无意放大人性的弱点,包括恶和欲望。游戏,从以前的网游到现在的手游,一直挣扎于好坏商业模式之间,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是新娱乐、新文化和新经济,而不是新鸦片。这种“拧巴”将继续存在,游戏还需要说服更多的人相信,自己是好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以及企业。对于新事物,不能总是看不惯,一言不合就反对。我们需要彼此适应和相互调整,余额宝是,共享经济是,手游也是。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