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央行公开市场时隔17日重现净投放

出处: 作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7-03-20

timg (5)

央行公开市场结束连续16个交易日净回笼。3月20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400亿元。此外,shibor利率结束连续三日全线上涨,中长期品种继续上行,隔夜Shibor跌0.05个基点。在分析人士看来,受MPA季末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本周资金面将迎大考。 

公开市场重现净投放

3月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600亿元7天、200亿元14天、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对应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2.75%,均与上次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有600亿元逆回购到期,由此单日实现净投放400亿元,这也是央行公开市场时隔17个交易日后首次实现净投放。

事实上,3月以来央行持续收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3月央行已连续第三周净回笼。上周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2700亿元,当周逆回购累计到期3900亿元,周内无央票到期,因此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200亿元,延续了此前的净回笼态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16日,央行进一步上调了逆回购和MLF利率10个基点,这是自1月底、2月初MLF和OMO利率上行后的再次上涨。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在国内经济平稳、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金融去杠杆和地产防风险仍是当前政策重心,央行维持流动性紧平衡态度不变。季末时点因素叠加MPA考核,预计月底前资金面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指出,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不要对每次央行操作都过度解读”,因此,此次公开市场重新净投放,是对前期多数工作日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净回笼的一个正常调整,而且净投放的规模也不算大,也主要是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所以,央行公开市场每天的操作,必然会出现净投放或者净回笼,但是中期资金面整体边际收紧的趋势还将持续。

资金面迎来大考

在央行再度“变相加息”,MPA季末考核以及光大转债发行的多重夹击下,资金利率持续上升,分析人士表示,本周资金面将迎大考,或对国内市场构成较大流动性冲击。

而进入3月下旬,随着季末越来越近,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资金力度,在公开市场重回资金净投放,显示出维稳季末资金面的意图。

此前,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导致市场利率走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利率已经连续3日上涨。而在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之后,20日,Shibor结束连续三日全线上涨,中长期品种继续上行。隔夜Shibor跌0.05个基点,报2.6325%;7天期Shibor涨2.21个基点,报2.7471%,1个月期涨3.97个基点,报4.3172%,创2015年4月17日以来新高;3个月期涨2.04个基点,报4.3711%,创去年4月22日以来新高。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团队,央行上周第三次变相加息,全线上调SLF、MLF及逆回购利率。随着周末房地产调控升级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将进一步紧缩配合。并且,3月最后两周是MPA和季末紧张发酵最猛烈的时期,再加之300亿光大转债打新的冲击,预计冻结资金将超过4000亿。此外,公募基金委外定制迎来严厉监管,新老基金均受冲击,存量基金可能面临调仓压力,流动性紧张仍在升级,将进一步推动信用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

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表示,受到通胀预期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际上在阶段性收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提高逆回购利率和公开市场净回笼,目前看,二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消息也落地了,市场可以稍微做出调整,否则短期利率,比如隔夜shibor可能持续上涨,对资金面是不利的,影响到实体经济。 

资金面整体净回笼趋势或仍将持续

       有分析人士表示,之后,资金面整体净回笼的趋势还可能持续。

对此,黄志龙分析,从今年决策部门的不同场合和政府稳健的表态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中性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资金面整体净回笼的趋势还可能持续,但每日的操作会有差异。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满足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合理资金需求,市场利率也将缓慢回升到正常水平。

在肖磊看来,未来央行确实还拥有诸多的工具可以使用,但目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大家更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比如房价等,而不是对经济增长等问题的关注,这就导致继续宽松的压力较大,再加上美国处在加息周期,稳定汇率的角度讲也很难降低名义利率,未来公开市场,主要会用来调节短期流动性,总量可能是一个收紧的过程,利率水平会不断抬升,但准备金率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松动。

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20日,央行工作论文指出,货币政策既要以控制通胀为主还要兼顾转型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同时还表示,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在一定标准下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和SLF交易对象范围,完善操作流程,减少市场资金套利机会,降低市场结构因素导致的流动性冲击放大效应,有效开展利率引导。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文章称,价格稳定始终是中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之一。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除通胀目标外,还需要兼顾就业与经济增长、国 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并且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徐忠还指出,作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央行应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 效果,这在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都有所体现。例如,由于准备金调整可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效应且信号意义较强,考虑到流动性条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央行更多地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创新性流动性管理工具,在满足市场不同期限流动性需求的同时,通过适度“精准滴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丰富适应中国以通胀为主要政策目标、兼顾其他目标的货币政策理论,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目标框架。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

链接:央行年内二度上调公开市场利率

 

3月16日凌晨美联储祭出加息政策后,国内市场上央行年内二度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及MLF操作利率,引发市场对于加息的猜测。对此,央行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并非意味着加息。虽然央行快速表态,打消市场顾虑,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国内利率水平仍处于低位水平,后续不排除进一步调高利率的可能。

央行就此次市场利率上行答记者问时称,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中标利率经常在变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观察是否加息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去年四季度以来物价上行导致实际利率下行。

事实上,央行在今年已经二度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央行曾在2月3日全线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同时还上调了SLF贷款利率。更早之前的1月末,央行首次上调MLF操作利率,幅度10个基点。当时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称,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结束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