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1月信用债发行量同比锐减超七成

出处: 作者:崔启斌 程维妙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7-02-1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信用债发行持续“遇冷”。2月16日,央行发布了2017年1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1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1万亿元减少19.05%。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2236.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881.4亿元锐减71.63%。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认为,造成企业发行受阻的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利率波动过大。统计显示,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已有至少190只债券取消或改期,仅有个别债券是因为资金安排发生变化,其余都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被市场持续调整“吓退”的企业也还在累加。2月16日,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发布公告称,因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将另择时机重新发行。

事实上,尽管去年末债市历史性的巨震已经逐渐平稳,在2017年最初的大半个月里,资金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弛,但自1月中开始,资金面再度紧张,量跌价升,央行先后调升了MLF、逆回购和SLF的利率,引发债市“余震”不断。

从1月份利率债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1月26日,1年期国债收于2.68%,较1月初下行7BP;10年期国债收于3.35%,较1月初上行24BP。超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也上行,1月全月来看,2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4BP至4.15%,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1BP至3.73%。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这已接近甚至高于历史均值的水平。

同时,伴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市场利率上行,也抬升了企业的发债成本。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取消债券发行的原因,一方面是发行人希望降低融资成本择机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流动性偏紧且情绪悲观,即使发行也很难成功。

债市融资成本的上行,从公司债发行利率走势就可见端倪。据统计,2017年1月份,新发公司债平均票面利率5.6804%,为近两年来的最高值。去年同期,平均票面利率仅为4.3445%。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叠加元旦、春节假期原因,交易日只有十几天,也是1月信用债发行数锐减的一个原因。

虽然当前市场的短期波动和发行成本上行,让企业的主观发债意愿不强烈,不过,光大固收研究团队提醒,如果市场态势长期得不到改善,部分发行人会从主动取消转化为被动取消,最终形成风险事件。从近期发生违约的大连机床、中城建、博源集团等主体来看,违约的直接原因均是流动性紧张,融资能力下滑,因此再次提醒投资者密切关注发债企业的流动性和再融资能力,警惕由于一级市场发行困难导致的信用风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