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人民币汇率正处于下行区间,在此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也不断加大,而监管层也多次重申要加强防范该风险。
12月20日,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在会见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时表示,要着力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市场监管,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稳定。他指出,目前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可控,支撑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性因素仍然长期存在。外汇局将在坚持现有政策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近来,我国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加大。盘古宏观团队研报指出,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本净外流在2016年第3季度与第4季度进一步加剧。近期,跨境人民币资金发生了持续大规模的净外流,这可能是国内主体规避央行监管的一种新模式。
从最新数据来看,1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较10月有所增加。11月,银行结售汇逆差334亿美元,同比下降39%,10月份为逆差146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246亿美元,同比下降42%,10月份为逆差141亿美元。
对此,外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11月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增加,主要受美联储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全球主要非美货币普遍下跌的影响。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区间。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在人民币贬值的形势下,人民币对外净支付近半年来维持高位,人民币大量快速流出的原因值得探讨。其研报认为,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外管局近期加强了以人民币方式对境外直接投资渠道的管理,并进一步完善MPA管理框架。因此,预计12月人民币对外净支付规模回落,央行外汇占款与银行结售汇的差异缩小。离岸的购汇需求下降,央行用在离岸的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的规模将有望回落,资本外流压力有望缓解。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则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上升。该《报告》指出,考虑到2017年美元继续走强概率仍然较大,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进而对中国基础货币形成、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产生较大冲击,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延后,上半年降息降准概率较小。中金预期,如果人民币汇率压力加大,监管层有可能进一步加码资本管制,潜在措施包括,敦促出口企业结汇;打击虚假贸易,尤其是高报进口的行为;将人民币流出纳入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事实上,外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央行主管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下一步将多措并举,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具体包括,规范对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把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和防范直接投资风险结合起来,完善对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进快出”等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加强银行卡境外保险等交易管理,会同银行卡组织、发卡行对涉嫌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保险交易的持卡人、商户进行重点监测;与商务、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更好地防范外汇收支异常等违规违法行为,规范社会市场信用环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