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沈友斌:纯净笔墨写心中画境

出处: 作者:朱德润 网编:王诗文 2016-12-15


《春山烟雨图》 

画家沈友斌是位真性情的人,坦诚笃厚中润透出散淡飘逸之气。自从与沈友斌在宋庄美术馆相识后,便音信不绝,闲话绘事。近期他又从太行山写生归来,为我讲述写生轶事。他的绘画直宣逸趣,忘笔墨而有真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都在变幻的画面里一览无余。他对国画创作的敏锐思考,天马行空的艺术驰骋,使人领略到创作背后深刻的精神性和理性上的艺术感悟力。

沈友斌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新沂,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先后求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家画院、中国美协高研班等。得到老一辈艺术家悉心指导,同时与学友的交流中也得到丰富的艺术滋养。求学的过程也是创作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可以从传统中寻求新的机制,并努力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个性表达。在此前,沈友斌还有着十年油画功底,这方面他追求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他严格遵守色彩的法则和事物造型,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沈友斌恰当把握好“中西合璧”,注重西方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嫁接融合,与写生山水为内容的画面形式高度统一,加之他本身传统笔墨的造诣,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有内在精神、艺术独特的现代意境。

沈友斌擅长人物,同时主攻山水。他对传统的形态、当代的语境和绘画的价值取向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他不囿于传统的笔墨与现今的山水样式,而热衷于对真山真水意匠加工。沈友斌写生不为艰险,他背着沉重的画材往往在山中走上几十里,才找到符合自己心中的画境,经常忘记吃中饭,直到天色将晚才放下画笔。《九莲胜景》是他近期在太行山八里沟的写生创作,他将客观存在的山石、树木、小桥、流水、牌楼,运用墨色变化和线条有机地组合转换成一种节奏,并使画面蕴藏着对自然韵律的感受,使作品抒发静谧悠闲的气象。沈友斌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认为写生是亲近自然、锤炼笔墨、提高造型能力的最佳办法。但他的目的不仅仅追求形似,而是捕捉山水带来的情感,面对自然界的感悟提炼出符合自己心意的艺术符号。在写生过程中,沈友斌步步为营,他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大力提倡“书画同源”的理念,这恰好符合现代文人的理念,画面轻松流畅的线条,力求在笔墨中寻求书写性,这种相互融合的表现方式,才能营造出秀丽苍润的理想境界,达到“以画说话”的实力。

如今,沈友斌客居京华,以纯净之心性坚持“立万象于胸怀”,寻求中国画艺术规律,从中采撷艺术的审美元素,塑造更完美的艺术形象。他尝试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打破常规的框架,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由具象转向抽象的过程,到达一种虚幻绵延或空灵朦胧或雄强厚重的创作,这种越来越鲜明的手法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中的表现皆同一理。画画的灵性,来自于修养,修养来自于综合学问,沈友斌十分重视画外功夫的修炼,正是这样的文人情怀和随着文学修养日渐深厚和对客观事物的强烈表达意愿,令其作品笔意更加丰富,气韵更加生动,展现出一种清新恬淡的风采!

朱德润(作者系著名评论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