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加码的同时,房贷市场并未迅速降温。12月14日央行发布的《2016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房贷依然是新增信贷的主力,11月占比高达71%,虽较上月75%有所下滑,但仍处于高位。在分析人士看来,政策调控对信贷的影响有时间滞后,加上11月地方债置换影响,导致房贷依旧占据较大比例,预计未来这个占比会有所下滑。
房贷占比超七成
《报告》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这一规模超出市场预期,此前10家机构对11月新增信贷平均预测值为6920亿元。
从信贷结构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依然是新增信贷的主力。央行数据显示,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71.6%。对比上月数据,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513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75%。
具体来看,11月,本外币贷款余额11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5.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6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1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38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024亿美元,同比下降4.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20亿美元。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前十一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11.61万亿元,与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1.72万亿元十分接近,今年全年的人民币贷款也有望突破12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主要结构投向居民户,特别是中长期居民户贷款占比较高。为何9月末10月初后,监管加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并没有出现快速楼市信贷的快速回落,他表示,有时间滞后的因素。
贷款结构受地方债置换影响
事实上,从10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21个城市先后出台楼市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房地产调控。令人疑惑的是,虽然,房地产调控举措频出,为何房贷占新增信贷的比重仍然居高不下?
对此,多位券商、地产以及银行业人士给出了解读。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楼市调控政策存在滞后因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信贷数据并没有出现如预期的下滑,其实这和部分贷款业务滞后的因素有关系。另外,过去改善型需求积极释放,换房需求较大,部分贷款会提前偿还,这样贷款数据反而会减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政策实施不能急于求成,在调控之前,很多购房者的首付已经支付,因此,之后的贷款还是会进行。来自宏信证券的观点也认为,受房地产新政滞后效应以及前期房产销售手续办理影响,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维持高位。
在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看来,目前房贷占比高居不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利率持续在低位,国内诸多资产的吸引力依然不及房产,市场本身的信贷需求依然强劲;第二个是由于其他消费市场的信贷增速下滑,整个信贷规模虽然超出预期,但增长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房贷占比过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贷款增长缓慢导致的。
从贷款结构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6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1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38亿元。
对此,鲁政委认为,企业贷款占比小并不代表银行不愿给企业放贷。这主要是受地方债置换的影响。他解释,从去年到今年,总共置换的地方债将近10万亿元。而这10万亿元过去都是企业贷款,而置换以后,现在贷款的基数被挖了10万亿的坑,企业贷款要在补坑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净增长,并不容易,这是在地方债置换在数据统计上的影响,另外,地方债置换还造成企业贷款意愿减弱。从M1的角度来看,M1统计就是企业活期,数值也很高,不管是负债来的,还是企业靠业务赚来的,反映出来就是企业手里有钱。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看起来居民贷款比较多,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要全面的认识这个数据。”鲁政委进一步表示。
在谈及新增信贷结构的趋势,肖磊预计,新增信贷结构肯定会变,按照目前的引导方向,可能从消费,尤其是房产消费,进入到基建等实体市场,向实体经济倾斜。
严跃进进一步补充,过去改善型需求积极释放,换房需求较大,部分贷款会提前偿还,这样贷款数据反而会减少。但到了11月份改善型购房需求释放相对有困难,部分城市尽管对于信贷发放急刹车,但影响面还是比较小,所以会使得此类数据比较大,预计12月会有所下滑。
M2走势预测现分歧
在11月金融统计数据中,M2的变化也需要关注。11月末,M2余额为1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3个百分点。
对此,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M2增速回落至11.4%,拆借市场成交量同比显着下滑,拆借利率同比则大幅上升,显示在央行金融降杠杆措施的推动下,货币条件有所收紧,金融加杠杆成本上升,预计这可有效控制金融杠杆的进一步扩张。
M2被看做是反映基础货币投放的一项指标。事实上,近期主要市场利率持续走高,资金面处于紧张状态。在此背景下,下一步,M2的走势如何也备受市场关注。
对于近期市场利率的表现,刘东亮指出,金融数据体现出“紧货币,宽信用”的思路,但伴随持续的资金紧张和债券市场大跌,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已显着抬升,票据、同存利率已经出现大幅上升,理财产品利率也在向上调整,除存贷款外几乎所有的利率都在上行,这意味着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上升,未来资产端投放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利率上行势头有从债券市场向广谱利率蔓延的风险,刚刚企稳的实体经济可能难以承受融资成本的超预期上升。
鉴于市场资金面紧张,未来,央行是否会加大货币投放?肖磊认为,未来中国货币市场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随着通胀数据的上升,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推进,M2的增长空间不能太大;另一个外汇占款的下滑,也会影响到M2增速,如果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对M2的控制也将是长期的。综合起来看,M2目前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对较高了,如果不出现金融危机,不推出类似四万亿一样的刺激措施,M2增速有回落至10%的可能。他认为,11月,M2增速依然超过10%,实际上并不低,由于M2基数非常大,如果M2保持在1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货币供给将超过15万亿。
而在鲁政委看来,M2下一步应该会有所回升。他表示,现在社会融资增速基本上已经回到年初设定的13%左右的水平,而M2还太低,应该在12月应该还有所回升。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分析,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通胀暂时也不高,现在中国并不具备加息的环境和条件。如果美国12月真的加息,只能说中国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收窄了,但还没有到收紧时点。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双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