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 )在周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发声挺人民币之后,11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终结三连跌走势,上调126点,报6.9042。
同时,在岸和离岸市场也都出现回调。28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亚市盘初也大涨近300点,在岸人民币汇率大涨近200点,接近收复6.90大关。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9022,较上一交易日16:30收盘上涨129点,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上涨148点。
易纲在本周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态,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幅度相对大多数非美货币还是比较小的。观察人民币汇率要采用一篮子货币视角,从数据看,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稳定强势,中国的外汇储备仍高居全球首位。
事实上,监管层发声与本月以来人民币急贬有关。从11月4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开始上演12连跌的戏码,人民币中间价只在11月22日和28日上涨,其余15个交易日全部走低,相继跌破6.7、6.8以及6.9等重要关口。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在30个交易日内贬值3.3%,超出过去10个月累计贬值幅度。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伴随美联储利率决议临近,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压力将继续加大。而在央行发声后,有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人民币将赢得喘息机会。
香港瑞穗银行财政部外汇策略师周一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政府口头支持人民币,这可能能抑制悲观情绪。市场交易员也指出,监管层周末发声稳定汇率预期,市场反应也较为积极。另外大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力度也更为充足。短期内外围环境略有好转,有利于缓和贬值预期。
此外,美元继续走强也面临压力。上周五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出现回调。美国10月国际贸易出现620美元的赤字,赤字较预期值和前值均有所扩大。分项来看,美国10月出口下滑2.7%,表明外需增长乏力,暗示美元指数近期或遭受打压。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太强了。他表示,单纯关注每天涨跌几百个基点,意义并不大,更多还是要看历史浮动即相对值的变化。从我国的经济增长走势和贸易投资数据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分析认为,美元升值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在同等价格上,收益会提高,利润会增长。即使价格下跌,美元购买力变强,也会使竞争力增加。但对于进口企业来说,经营难度却增加了。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28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低并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而是对2014至2015年积累的高估修正,美元走强提供了契机。
此外,12月美联储加息临近、明年1月新的个人换汇额度重新开始计算。在任泽平看来,近期人民币快贬可能还和货币当局在关键节点到来之前提前释放风险和压力有关。
“人民币修正高估有助于释放高估风险、缓解贸易部门压力。但渐进式贬值策略也带来资本流出压力,必然的选择是加强资本管制和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任泽平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