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银监会直言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冷热不均 地方政府、房地产获优待

出处: 作者:孟凡霞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6-11-23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信贷总量增幅巨大,为何中小企业仍然感觉贷款难?天量信贷究竟流向何方?在11月23日举行的“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上,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直言,近两年中国的银行信贷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蜂拥至各级政府放贷、房地产也成为信贷的主力军,实体企业融资却非常困难。

于学军表示,自2015年下半年之后,地方政府融了很多资金,手头变得很宽裕。究其来源,一是银行正常的放贷行为,现在无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蜂拥而至要给各级政府放贷,甚至在一些地区,银行要对政府进行公关。除此以外,另外两项资金也十分突出,一是所谓的债务置换,二是专项重点建设基金,此外,还有其他渠道的各类社会融资等等。

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突进情况也尤为显著。于学军表示,房地产贷款成为最大主力军,至8月末全国地产业的贷款大概是2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占比达到24.1%,以房地产做抵押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是超过15%,两项合计应该在39%以上。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而在10月,这一数据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占比,10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达到4891亿元,占比为75%左右。与房贷快速增长相依相伴的则是房价的水涨船高。“全国有这样一个特点,基本上哪里城市房价上涨的高,哪里房地产贷款就多,或者反过来,哪个城市房地产类的贷款增加的多,哪个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就上涨的高。”据于学军透露,截至9月末,江苏省房地产相关贷款占该省今年新增贷款比重达到55%,其中南京、苏州占比达到70%以上,且有部分地区占比超过100%。“这不是孤例,也带有一定普遍性。”于学军说,这意味着其他贷款实际上在下降。

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火热,与之相反的则是“实体企业融资困难,新增贷款对实体企业的放贷极不乐观”。于学军举例说,在东部地区的一些经济大省,甚至制造业新增的贷款到现在累计都是下降的。实体企业中融资状况的分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一部分的央企、少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融资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陷入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企业,不仅新增贷款困难,就连保住原有的贷款也很难。

事实上,银行信贷结构的转向症结在于“资产荒”。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坏账风险提升,银行出于自身发展、盈利、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考量,选择疏远部分实体企业,导致决策部门制定的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被大打折扣,无法执行到位,最终使大量中小微企业陷入了融资难、融资贵怪圈而无法解套。

对此,监管层已经开始着手解决。10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干预信贷流向。一方面,有关部门约谈主要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结构进行窗口指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出台政策,严禁信贷、理财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并加大了对违规银行的处罚力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楼市调控新政实施后,购房门槛的提高和银行信贷的收紧将使热点城市的楼市需求进入观望期,加之基数效应,热点城市楼市成交同比增速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他表示,从过去一段时间信贷高速增长结构来看,基建等一些大型项目以及房地产带来的信贷投入很大程度上对于上游的建材等多个产业起到带动作用,既有益于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去库存,也有利于稳住经济增速。但这种结构分化明显的信贷投放结构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经济逐步企稳、部分制造业开始复苏以及新兴产业的加快成长,信贷投向结构必定将优化改善。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