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前9月京企投资津冀企业额同比增长近9成

出处: 作者:林子,张畅 网编:蒋梦惟 2016-11-13

京津冀

在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850余年建都史的岁月中,“招”和“聚”一直是北京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随着非首都功能的过度聚集,北京的风向开始向“疏”和“解”转变。11月9日,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向媒体通报称,三年来,北京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打出组合拳,通过发布禁限目录控制新增产业、关停不符合定位的企业调整存量、加大对天津河北产业承接平台的建设力度以及运用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等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今年前9月,北京企业对天津、河北企业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近9成。

9月京企对津冀投资共1555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不断发展,目前,北京企业开始自发的向天津、河北进行投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9月,北京企业对天津企业投资的认缴出资额达到684亿元,同比增长60%,对河北企业的出资额则达到871亿元,增长1.14倍,二者相加,京企对津冀投资共达到1555亿元,同比增幅平均近9成。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在京津冀范围寻求发展空间,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由多家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的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北京企业对天津和河北的投资出资额达到393.8亿元;2015年以来,北京对津冀投资出现大幅增长。2015年1-5月,北京企业对天津、河北的投资额已经达到298.8亿元,相当于2014年全年的75%,较2014年同期增长87.4%。研究中心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北京企业已先于其他非首都功能向周边疏解转移,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军。

此外,随着近年来北京企业对津冀企业投资的认缴出资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投资的方向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趋势。据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前5月,北京对津冀两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方面,分别占比32.1%、24.7%和16.6%。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2015年前5月,北京企业对天津、河北两地的投资中,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16亿元,占比5.4%。2015年8月,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就与河北承德市在京签署协议,将在承德部署建设数据中心、区域总部等,投资总额预计达220亿元。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则由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建设,研究综合保税区、国际会展项目、轨道交通、湿地公园等内容。

 

 

京津冀2

三年累计关停一般制造企业1314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北京企业之所以将投资的目光瞄准了天津、河北,是因为企业布局往往要考虑3-5年之后的发展,而北京在2014年首次印发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未来布局起到了一定影响。

卢彦透露,执行“禁限目录”以来,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万件,每月不予办理的登记业务数量已呈逐月下降趋势,由2015年平均每月776件下降到2016年1月至9月平均每月303件。卢彦分析,这不仅意味着增量控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而且说明功能疏解已经形成强烈的共识。同时,通过多部门政策组合,北京已经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341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375家。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工能的结构调整关键时期,《禁限目录》抑制了不符合北京城市定位的产业的发展,在北京做“减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赵弘预测称,未来,北京的产业禁限目录仍然会继续收紧,除了此前主要疏解的低端制造业、高污染重工业等,未来,对于大型养老机构、总部基地的门槛也可能会抬高。

事实上,在推动北京企业投资的过程中,三地还共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将京企的目光“引”向津冀。2015年,北京提出了集中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4+N”产业合作格局的设想,“4”就是共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等,“N”就是由企业自主选择若干个产业项目承接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做好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后,天津、河北有望吸引更多北京企业前来投资。

企业疏解 基建先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上,现在向天津、河北投资的北京企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企业,因为他们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未来可能需要前往天津、河北重新寻找立足之地,在此之前要先进行相关投资。

他举例称,由于一些加工业需要厂房、加工场地或配套宿舍,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部分企业的首要投资目标,“其实北京企业前往河北等地投建工厂并非没有好处,一方面,企业的工厂建好后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为企业生产提供场地,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北京的辐射,河北、天津等地的土地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其中的利润也归企业所有”。

陈及表示,另一种情况则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这些领域谋求发展,但由于这些产业也需要建设机房厂房,而北京的土地、资源等成本较高,此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对地理距离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高科技企业开始考虑在津冀建设机房。

有业内人士对此建议称,北京的一些研究所、科技类企业可以考虑“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模式,到河北投建生产基地,将研究成果投入生产,从而达到让高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的目的。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林子

 

相关链接:

通州今年已关停1860家污染企业

北京商报讯(记者蒋梦惟 张畅)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再加快。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通州区获悉,为清理区域内部分低端业态,与副中心功能更加匹配,今年通州已经取缔、关停了1860家生产加工类企业和污染企业。

通州区区委书记杨斌介绍,为替市重点工程顺利开工腾出了空间和时间,在潞城棚户区改造中,通州多家职能部门直接入驻,与属地发挥各自优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强化工作保障。据统计,一期4个月完成全部拆迁任务,二期仅用19天时间完成了11个村、9平方公里住宅和大田100%的签约率。而在项目行政审批方面,通州继续实施“一会三函”制度,已有84个项目取得前期工作函,7个项目取得设计方案审查意见,12个项目取得施工登记。

“在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钱从哪里来是副中心建设要切实解决好的问题,紧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杨斌介绍,为此通州出台了《通州区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设立了区投资代建服务中心,采取PPP模式的通州有机资质生态处理站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在颇受群众关注的在水污染和大气治理方面,通州分别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河流乡镇断面间生态补偿机制和覆盖全区的“1+18+450”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空气质量改善率变化明显,今年1-8月,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率为20%,连续8个月位列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