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做企业家还是资本家

作者:韩哲 网编:王诗文 2016-11-09

实业戚戚,资本滔滔,做企业家还是资本家,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近期一些中国企业家的言行引发广泛热议,有人烧钱太狠发“罪己诏”,有人波段操作技压股神,还有人杠杆大冒险狙击实业,更多人炒房子玩金融不亦乐乎。三十多年的“中国制造”积累下足够丰腴的“中国资本”,以险资“大跃进”、BAT资本化、IP泡沫化和实业纷纷就“虚”为特征,资本时代呼之欲出。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要素引擎,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飞,招商引资功不可没。但如果置于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泡沫周期,资本有可能完成对实业的异化。赚快钱实在太容易、太方便,企业家就不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的“苦活累活”,就不会专注于诚实劳动和工匠精神,就不会专注于以市场经济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

资本的排浪一波接一波,在市场的大江大海上搏击的企业家,很难做到对此无视。谁离权力最近,谁离牌照最近,谁离银行最近,谁离资本最近,谁就能脱颖而出,躺着赚钱,这将是一个最糟糕不过的市场劣化过程。华为这样二十年如一日深耕技术的中国企业太少,讲故事、玩营销、套资本的中国企业过多,这种情况需要逆转,而不是固化和深化。

工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实力,过度资本化将惰化国家的活力和竞争力。2008年前,一心一意搞虚拟经济的美国在金融危机面前栽了跟头,在惨烈的降杠杆之后决心回归制造业。美国是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尚且不能驾驭汹汹的资本,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半渡的国家更不能轻易犯错。“美”鉴不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19世纪的英法国力竞争中,最终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法国败下阵来而告终。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英法两国的经济结构朝着不同方向演化,前者充盈着实干的企业家,后者充斥着食利的资本家。英国胜在工业,法国强在资本,最后历史选择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战胜了高利贷资本主义。

正值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需要的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而非汲汲于食利的资本家。这一轮资本称王滥觞于货币狂飙,廉价货币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出清功能,无法分辨优质产能和过剩产能、优秀企业和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市场出清受阻,资产荒和政策管制之下,资本只能在区区可数的几个“池子”打转,无非是从股市到楼市,从大宗商品到艺术品,从P2P到O2O。而后两者已基本“爆仓”。

因此,越是在市场经济微妙、发力和困惑的时期,越是要坚定有限政府的角色,抑制有为政府的冲动。资本时代需要更加给力的制度供给,才能最大程度地压制资本的压迫,抑制资本的胡来,阻止资本与权贵的联姻,避免企业家异化成为资本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