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11月1日,国土部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国土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前9月,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1.88万公顷,同比下降4.6%。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我国的土地供应量已经连续两年收窄了降幅,其中,今年前三季度供应量较去年同期收窄了7.7个百分点。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未来土地供应将呈现分化的趋势,一线城市会加大土地供应量。
具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土地供应同比下降4.6%,去年同期,全国土地供应同比下降12.3%,相比之下,今年降幅有所收窄。而去年同期,全国土地供应量较前年又收窄了4.8个百分点。这种现象至今已持续2年。
国土部此次撰文分析指出,土地供应总量降幅连续2年收窄,正是受到了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和基建以及房地产投资拉动等因素影响,土地市场运行逐步回稳。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2年来,我国土地供应量逐渐回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他表示,目前土地供应已经呈现出了明显冷热不均的趋势,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可供应的土地比较稀缺,因此供应节奏较慢,因此这些城市应当适当加快土地供应的节奏。
9月30日,北京市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严控地价,并对项目未来房价进行预测,试点采取限定销售价格,有效控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10月13日,北京市规土委发布关于4宗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补充公告,明确了4宗地的销售限价在5.34-5.58万/平方米之间。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采用这种土地出让的方式,就是为了将地价控制在合理区间,从而放缓房价的上涨的脚步,并引导市场预期。而顾云昌则表示,这与土地供应量逐渐回升的目的相同,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早在今年5月我国发布一季度相关数据时,国土资源部调控监测司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未来,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用地将有所增加,尤其会保障普通住房需求,对房地产库存明显的三四线城市减少甚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
对于增加土地供应的其他方法,顾云昌则建议,在土地供应比较紧缺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可以将闲置土地、工业用地在更新改造之后,打造成商品住宅用地,以补充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此外,也可以通过对老旧城区简易楼的改造,修建更多的住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