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在中国区的业务正处于新一轮的整合重组之中。10月31日,澳新银行抛售亚洲五个市场的财富管理与零售银行业务,星展银行接手。事实上,关闭网点、出售业务、抛售股权成为不少外资行的选择。在分析人士看来,外资行的进退有自身战略调整、国内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澳新抛售亚洲区部分业务
31日,星展银行宣布将以高于帐面价值约1.1亿元新币收购澳新银行在亚洲五个市场的财富管理与零售银行业务。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也在此次收购之列,其余四达市场为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印度尼西亚的零售及私人银行业务。
对于此次出售五大市场的相关业务,澳新银行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据悉,澳新银行对在亚洲的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战略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未来若要为亚洲零售及私人银行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及扩展业务,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在分行网络的建设及数字化发展上。而澳新银行显然不愿意再进行过多的投入。
澳新银行首席执行官Shayne Elliot表示,澳新银行在亚洲的业务开展的很好,但他认为整个亚洲市场正变得愈加复杂化,此次出售亚洲分支是为了更好聚焦于机构业务。
为何星展银行愿意以高于帐面价值约1.1亿元新币的价格进行此次收购?星展银行表示,透过该次收购,财富管理资产规模将增加230亿新加坡元,让中高净值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提升至1150亿新加坡元,总财富资产管理规模提升至1820亿新加坡元。
星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交易的顺利完成,我们预计将为2017年得集团收入贡献2亿新加坡元,然而由于并购成本存在,对2017年的年净利润增长率贡献有限。我们预计将为2018年得集团收入贡献6亿新加坡元,同时在3年中取得2亿新加坡元的利润. (ROE >15%)。
此外,此次收购涉及澳新银行的中国客户,包含许多交接工作。澳新银行被收购业务目前服务近130万名客户,其中有10万多名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客户,以及120万零售银行客户。此次收购的业务还包括新币170亿存款,新币110亿贷款,管理的客户投资性资产(AUM)规模达约新币65亿,2016财年带入全年营收约新币8.25亿。
对此,澳新银行表示,目前客户不需要进行账户转移等相关事项。该项交易预计将在2017年内或2018年初正式完成。在得到审批后,将与星展银行协同工作确保相关事项的衔接。
外资行的进与退
伴随我国经济下滑,外资行在内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关闭网点、出售业务、抛售股权成为不少外资行的选择。
今年5月,银监会公布了上海银监局关于同意花旗中国关闭上海延安西路支行的批复,这是今年以来花旗中国关闭的第4家网点,此前花旗中国先后关闭了深圳前海支行、北京望京支行和大连星海湾支行。不过,对于网点的收缩,花旗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网点的调整是该行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持续调整和优化营业网络的结果。对于大部分外资行而言,网点扩张的速度都大不如从前,而外资银行整体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十分有限。不过,大部分在华的主要外资银行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的判断并未出现根本的转变。
事实上,近年来,外资行除了业务、网点的收缩外,也开始纷纷撤资国内银行。
去年底,德意志银行将所持的19.99%的华夏银行股份出售,股份转让价款在230亿元至257亿元之间,德意志银行套现至少230亿元。今年3月,中国人寿耗资逾233亿元人民币受让花旗集团及IBMCredit所持广发银行全部股权。
而外资行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渣打银行在大中华区及北亚区收入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5%。东亚银行和星展银行在中国2015年的净利润,更是分别同比腰斩了73%和66%。
此外,银监会8月初公布的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68万亿元,同比下降3.94%。实现净利润153亿元,比上一年度减少44亿元。
而外资行的理财能力表现也并不亮眼。银率网发布的银行理财能力评价报告显示,2015年下半年共有177家商业银行发行29854款理财产品。从综合排名结果来看,国有银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排名靠前,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总体排名靠后。报告显示,外资行受产品发行量少、产品线不全、产品信息披露度较低、缺少主体信用评级等因素影响得分较低,排名靠后。其中,大华银行、东亚银行排名分列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三位。
澳新银行与星展银行的此次收购事件正是目前外资行在内地市场布局的一个缩影。在一些外资行进行内地业务收缩的同时,也有人选择继续挺进,加大对中国区市场的投放。以此次收购亚洲区业务的星展银行为例,其在10月10日刚刚宣布星展中国获得母行注资17亿元人民币。据悉,增资后,星展中国注册资本增长了27%,达到80亿元人民币。这是星展银行继2012年首次增资星展中国之后,第二次增资,星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中国业务的下一步布局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外资行优势仍存
对于外资行在中国区的收缩举动,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一些外资行的收缩有多重因素,在业务上,外资行遭遇水土不服,在股权投资上,其难以得到想要的话语权,外资行也可能不看好中国银行业,选择高位套现,此外,也跟外资行本身的战略调整有关。近年来多家外资银行遭遇本土经营亏损,迫使其剥离不赚钱的业务,通过收缩中国网点和业务规模、内部整合或者转让出售等方式,集中核心业务投身核心战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亚洲市场相较于欧美市场在环境、体制等方面有特殊性,像星展属于亚洲银行,对于本地业务比较熟悉,有适合本地业务的解决方案,在业务拓展上,可能更加的得心应手。而花旗、澳新、德意志等具有欧美背景,虽然在亚洲也有业务,但是可能有些不适应。此类收购,是一种优势资源的重组。
郭田勇还补充,前些年,德意志银行等一些外资行在国内损失比较大,因此进行战略收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美银行目前面临全球业绩下滑的巨大压力,此时选择出售手中的中国银行业的股份,回收现金,是在情理之中。在前几年的投资中,这些银行也通过持有中资银行股份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而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经济增长下滑,也是一些外资行选择撤退的原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总体上来讲,外资行撤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缺乏信心,可能考虑到在中国面临的投资风险在上升,此时撤出是其规避风险的一部分,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外资行在整体上具有明显的混业经营优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持续发酵使得中国家庭部门的移民、国际化教育等资金流动需求日益膨胀。外资银行的资金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优势将不断显现。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外资银行在人工、网络成本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它的优势更多的在于做私人银行、跨境金融以及全球性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等等,这些它有它独特的优势,短期内本土银行很难与它相匹敌。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