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演艺频道

“条理始终”李宝瑞书画作品展: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网编:徐磊 2016-10-28

10月28日,“条理始终——李宝瑞书画作品展”在恭王府嘉乐堂开幕,展出李宝瑞先生六十余幅精品,涵盖动物、人体、花鸟、山水等众多题材画作及书法作品,全面展现了艺术家的艺术风貌。同时展出老一代画坛巨擘与李宝瑞的部分通信,包括潘天寿、华君武、黄永玉等老先生的信札,时间横跨几十年,从另一个重要的侧面展现了艺术家艺术之路的延伸轨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是李宝瑞去世后的第一次个展,是一次重量级艺术回顾。画展将持续到11月7日。此次展览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馆协办。

818285420

开幕式现场

1839044100

展览现场李宝瑞女儿李趁春与嘉宾合影留念

“既有中国传统笔墨的气韵:重、大、高、厚、实、活、清、秀、和、雄,同时又追求西方现代艺术的色调的强烈对比、布局的繁复精妙和结构的多层次,”当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艺术语言,铸就了李宝瑞作品独特的个人风格。

李宝瑞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师承大师张仃、吴冠中、黄永玉先生,具有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个人风格。其画面饱满、构图紧致、线条粗豪、色彩强烈,大胆的笔触勾画出强烈的装饰性,既霸气凌人,又有庄严浑厚的美感。在李宝瑞先生“以章法指导写生、以写生表现章法”的艺术实践中,开创了“新写实主义”的新画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语)。

值得一提的是,李宝瑞的艺术作品的限量高仿复制品,以及衍生出的丝巾、手绘高级定制服装等时尚生活类衍生品将作为手信第一次呈现在大众面前。

据悉,画展期间还将举办一场以清华美院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班师生为主体的学术研讨会,以及一场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商学院双志精英会部分会员开设的主题为“艺术走进生活”的讲座。

09014银装天子123X170-2000

银装天子123X170cm 2000

大雄王50X136cm 2009

大雄王50X136cm 2009

大鱼 92X74cm 1988

大鱼 92X74cm 1988

大喜蛛 49X49cm 2002

大喜蛛 49X49cm 2002

黛胜 131X65cm 2003

黛胜 131X65cm 2003

花好月圆 49X67cm 1996

花好月圆 49X67cm 1996

清明时节雨纷纷 68X68cm 2004

清明时节雨纷纷 68X68cm 2004

萍粘三畝水泓天 67X68cm 1990

萍粘三畝水泓天 67X68cm 1990

晒太阳100X38cm 2006

晒太阳100X38cm 2006

盛世 75X50cm 2003

盛世 75X50cm 2003

太白泛舟 75X62cm 1988

太白泛舟 75X62cm 1988

不让念书,难道不能自学吗?

李宝瑞1937年生于辽宁省岫岩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喜爱画画的李宝瑞,因为出身问题,即使考出了第一名的成绩,仍不能被专业艺术院校录取。高中毕业后在乡村放牛的时间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李宝瑞仍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年轻的他唯一不敢肯定的是,仅仅依靠自学,能否有所成。迷茫的李宝瑞给潘天寿写了封信,并随信寄去了自己的习作《歇晌》,希冀潘老能解答少年心中的困惑。1963年7月16日,潘天寿提笔给李宝瑞复信:“附画,已阅悉,殊好。国画可以自学,惟须有坚强的志愿,永恒的毅力,不怕艰苦的向前冒险,不泄气,不骄傲,不倚赖,不空想,三五十年后自然渐渐能有成就的。多买些画谱以及理论书籍字帖等等作参考,此系无师之师也。有机会还须多看古人名作。”自此,李宝瑞好似暗夜里在汪洋中漂浮的小舟看到了闪烁的灯塔,知道了虽然遥远,但只要努力坚定前行,彼岸就在前方,终能到达。

走进最高艺术学府,命运从此转向

1965年,在作了五年牛倌之后,李宝瑞在族人的“掩护”下,“偷偷”考上了另一所艺术院校:中央工艺美院。

入学后,李宝瑞师从吴冠中等先生,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时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的张仃在看过李宝瑞的习作后,专门批示:要给李宝瑞吃小灶。从此,李宝瑞在校园内被称作“小张仃”。又因为李宝瑞的碳铅笔肖像好似刀劈斧凿,而又形神兼备,又被同学称为“肖像魔鬼”。

李宝瑞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理论和画风。恩师吴冠中对李宝瑞青眼有加,指点李宝瑞向中央美院的“风云人物”黄永玉求教,从此投到黄永玉门下(黄永玉被聘请到央美任教时是央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而彼时他的生存环境也十分恶劣,几乎没有敢向他表示亲近的人)。在那个人文情怀即使没有被消磨殆尽、也只能被迫隐忍的年代里,黄永玉和李宝瑞结下了绵延近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1970年,李宝瑞完成毕业创作《白孔雀》。

因祸得福,从此真正献身艺术

1973年,作为地主子弟的李宝瑞,被分配到了“边疆”黑龙江。在黑龙江,李宝瑞得到了时任黑龙江省美协创作室主任的回眈的格外赏识,多方奔走,李宝瑞最终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美协任专职画家。虽然身处边疆,但是和可能留京的编辑等工作相比,李宝瑞对这个工作却最为满意,因为他终于可以以艺术为生,真正献身艺术。

1978年,《白孔雀》中标新建的首都机场壁画群首轮第一标,1980年创作完毕,被陈列在首都机场贵宾厅。此画奠定了李宝瑞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1982年,创作巨幅工笔重彩代表作《鹏程》(此次画展将展出)。

磨难,是对美玉的一次次抛光

李宝瑞任专职画家的后半生并不平坦。1983年冬的一个深夜,年仅46岁的李宝瑞突发脑溢血入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戴钦舜亲自主刀,带领当时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医疗团队,为李宝瑞实施了开颅手术,手术圆满成功。李宝瑞术后失语,但是很快就能拿起画笔,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功能康复训练。谁能相信,此后三十年,成为了李宝瑞第二个艺术创作高峰,创作出了《五虎图》《好大文章》《五牛图》《八匹马》《大井堂》《瑶池颂》等代表作,和一大批艺术精品。此次展出的画作,大部分出自此时期。

2001年,在大鉴赏家陈岩先生的策划下,《李宝瑞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时任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先生为画展剪彩、讲话、观展并在家中设宴宴请李宝瑞夫妇。有美术界“元首”之称的丁井文先生、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美术评论大师黄苗子先生、书画大师白雪石先生、鉴定大师冯其庸先生莅临画展开幕式。

2007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收藏李宝瑞先生国画作品《和平富贵图》,使中国现代美术家的作品第一次走进联合国艺术殿堂。

2008年5月18日,李宝瑞先生个人兴建的“宝瑞画院”在家乡中国玉都岫岩落成。

然而,上帝好像特别喜欢看到李宝瑞失语的样子。2013年,李宝瑞突发小脑出血,再次失语。经保守治疗后基本康复。同样的,他又学会了说话,也又在第一时间拿起了画笔。此次展出作品书法《天马行空》就是这个时候写下的。

2014年初,被业内誉为“大红袍”的《李宝瑞画集》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李宝瑞再次被病魔击倒,突发脑梗。2015年春,在哈尔滨医大康复医院的李宝瑞用颤抖的右手写下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字“田”——这是田人的田,这是砚田的田,这是“荷叶田田伞样圆”的田……

虽然从一次次的病危中挺了过来,李宝瑞最终在2016年3月22日放下了心爱的画笔,享年79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