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社部正式否认了北京等地基本医疗保险结余金额不足支付半年传言。今日,人社部召开今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今年我国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前三季度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支出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针对日前业界有传言称北京等6地医保基金出现支付额不足半年的情况,李忠回应称,经过计算核实,目前除天津外,北京等5个地方医保基金可支付月数都在6-9个月的合理支付范围内。而且通过对统筹基金结余标准和6个省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医保基金可以保证支付的,运行总体平稳。
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李忠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98亿人、1.78亿人、2.16亿人、1.82亿人,较去年底增加人数少则仅200万人,多则1200余万人。在收支状况方面,1-9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支出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等6地医保基金存在支付额不足半年的消息,李忠明确回应称:“这种说法其实是误读,目前除了天津外,北京、湖北、贵州、重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都在6-9个月的合理范围内。”李忠直言,通过对统筹基金结余标准和6个省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医保基金是可以保证支付的,基金运行也是总体平稳的。
对于媒体误读的原因,李忠总结为计算方法和对支付周期理解的不准确。李忠表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在基金管理上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而对于“略有结余”的定义,《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医保统筹基金的结余标准一般要控制在6-9个月的支付水平,如果高于15个月则被认为结余过多,低于3个月就进入结余不足的状态,对于医保基金统筹结余来说,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利于基金的安全和效率的。此外,李忠也表示,统筹基金可支付期限在计算时需要拿统筹基金来做分子分母,但部分媒体可能将个人账户支出作为支出标准计算了,所以结果可能会有误差。
放眼全国,李忠透露,1-9月,我国医保基金收入为9266亿元,支出7341亿元,具体来说,基本医保中职工医保基金的收入为7257亿元,同比增长12.8%,支出5846亿元,同比增长10.7%;居民医保基金收入为2009亿元,同比增长22.8%,基金支出是1495亿元,同比增长22.6%。“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医保基金整体运行平稳,参保人员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没有问题。”李忠表示。
从“结余畸高”到“穿底”风险
从前些年被质疑结余过多、使用不充分,到近两年总被担忧有“穿底”风险,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似乎总难走到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平衡点”上。而北京虽然在基金统筹、并轨等改革进度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资金的利用方面也总受到业界质疑。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1999年以来,我国多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结余率都维持在20%以上,其中2001年更是高达35%,当时业界称之为医保基金出现了“结余畸高”的现象。具体到北京,虽然此前北京市人社局曾公开表态称北京医保基金收支能够实现平衡,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不存在大量基金“沉睡”的问题,但人们对于总是结余数据十分“可观”的北京医保基金使用充分度存疑。数据显示,2011年末,北京首次披露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时,当年1-9月,北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就已有8.1亿元,滚存结余达200亿元。根据当年前9月,北京全市医保基金收入274亿元、支出265.9亿元来计算,200亿元结余大约为6个月的支出额。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正好处于医保基金管理的最佳状态。
然而,到了2014年,人社部社会保障所所长金维刚的一句表态又将人们刚刚放下的心提了起来。金维刚当时表示,我国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均超过收入增长率,部分地区医保资金支出增长太快,超出统筹地区医疗保险资金承受能力,有些地区医保资金甚至出现了“穿底”现象,“各项医疗保险基金进一步扩面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筹资标准继续提高也很困难,如果这种态势再继续发展下去,将会给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带来很大风险。”
相较之下,近两年北京的基本医保基金收支还是相对平稳的。市人社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北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86.3亿元,比上年增加 103.6亿元,增长15.2%,基金支出719.4亿元,比上年增加71亿元,增长11%,基金当年结余66.9亿元;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5亿元,基金支出14.6亿元,基金当年结余10.4亿元。在业内看来,由此看出,北京的医保基金收支变化幅度和当期结余率尚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
未来支付压力难言轻松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主任郑秉文坦言,作为被视为大多数人“保命钱”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状况如果不够稳定,势必会引发较多人的紧张情绪,“不过,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医保不需要长年进行权益积累,属于即收即付类型的基金,结余并不需要太过‘充沛’,具备超过1年以上的支付能力就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目前全国医保基金的结余还够支付10个月到1年左右,备付能力整体来看还是没有问题的。”郑秉文表示。
“然而,当前全国医保基金整体收支平稳并不代表未来也能轻松维持这一状态。”郑秉文直言,随着我国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保基金即将被赋予更多的支付责任,但同时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却不能有太大提升为人们带来更重的负担,因此,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压力未来可能还是会不断增大的。
具体来说,郑秉文直言,在目前各地医保发展不平衡,收支情况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大病医疗保险已逐渐实现全覆盖,但针对这项支出,目前我国仍没有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只能利用基本医保的余额来支付,而这也将为各地基本医保基金带来新的负担,令余额已经非常紧张甚至当期收不抵支的地方支付压力变得更大。而且,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10余个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本来这一新险种需要建立独立的融资渠道,但为了不给参保人增加太多负担,目前这部分支出也只能由医保基金结余来承担,长期来看,也会给基本医保池子增加不小的支付压力。因此,该业内人士表示,完善融资渠道解决新增支付需求已迫在眉睫。
此外,长期难实现却势在必行的跨省异地医保实时报销,也被业界看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地方医保支付压力,尤其对垫付费用较高的省市来说更为明显。不过,该人士也表示,这也同时倒逼着各地医保基金统筹制度的改革。根据本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通知》部署,各地将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确保明年开始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底,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