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一大早,英国公投的结果揭晓,52%的人投票脱欧。这被认为是自1989年柏林墙倒掉之后,欧洲政治经济地缘格局的最大一次变动。
尽管事后不乏搞笑,脱欧后很多英国人在谷歌的热搜竟是“欧盟是什么”,还有人在镜头面前道歉说“票随便投的,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偶然”广泛存在,但规律是“必然”的,你虽不知道明天是否刮风下雨,但你知道,夏热冬冷是规律。
“随便投”可能是偶然,但英国要求脱欧的呼声高涨是规律,区别在于是这一次还是下一次。英国脱欧可能是偶然,但全球化退潮是规律,不应在英国脱欧身上,或许也会应在美国大选身上。历史是一个筛子,不合时宜的东西总是遇到更大的阻力而趋于失败。
规律背后是什么?英国脱欧和全球化退潮,究竟反映的是民粹的胜利,还是音乐剧《悲惨世界》里的那首著名插曲“人民之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所体现的正义力量?
尽管冷战后的这轮全球化气势如虹,但走到今天,也渐渐有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疲态。全球化所代表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流动,是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孜孜不倦描绘的天堂。天堂虽让人向往,但没有人愿意马上见上帝。全球化虽然美好,但并不是人人受益。日久天长,全球化残酷的一面,资本压迫和收入分化,正水滴石穿,动摇着全球化的根基。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引爆了这颗定时炸弹。于是,全球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高涨,反对开放,反对体制,反对全球化。以前是低收入群体奔走,现在中产阶层则加入其中。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恰逢其时,洛阳纸贵,盖因他抓住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这一痛点。在一个资本化的时代,收入差距的分化速度也逼近光速。
事实上,从美国大选特朗普的崛起到英国公投脱欧,从更早前法国否决欧盟宪法到WTO日渐边缘化,从喧嚣一时的各地“占领华尔街”运动到希腊债务违约黑洞,追根溯源,都是指向全球化,人们对于全球化失去信任,拒绝走向这个“天堂”。
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趋势,没有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时间越是拉长,它所要面对的撕扯和摩擦就越多。27年前,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随着之后诸多事件的戏剧性展开,为他赢得了爆炸性的声誉。西方世界陶醉于自由民主的胜利,陶醉于意识形态的胜利。然而时间最擅长打脸,历史并没有终结,世界仍然在流动,并且愈加不可琢磨。全球化在《历史的终结》之后迎来高潮,但退潮亦是“三十年河西”,不免“潮打空城寂寞回”。
历史的演进,悄无声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并非人人知之。中国人常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球化何不是如此?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不同程度的全球化,都曾潮起潮落,影响它消长的,既有民粹,也有“人民之歌”,这不过是硬币的两面而已。

韩哲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