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但面对众多企业,我国监管能力有限。为实现更有效率监管,多地开始试水食品药品行业风险分级管理。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自今年8月起,在安徽,无论是小饭店、小作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还是药房、大型药企,都将被按照风险标准分成“三六九等”,风险等级越高,监管频次就会越多。这一模式也被认为是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一记重拳。
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涵盖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食药监部门根据食品药品企业或单位的产品情况、质量安全管控情况和信用情况等风险要素进行定期评估,按照风险高低评定等级,实施分级监管,其中,高风险企业或单位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4次。
安徽省食药监局局长徐恒秋介绍,食品药品企业数量极多,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全覆盖,因此以往的“事后监管”模式难以形成有效威慑力,只有对不同企业区别对待,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盯死”高风险企业。但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大中曾指出,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分级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必须强调可行性与操作性,并通过不断强化各方责任,来解决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