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猴年春节还有一个多礼拜,为了猴子的事,网民已经和央视闹翻了两次。上一次是因为丑哭了的“猴腮雷”,这一次是因为被毙了的“孙大圣”。
故事是这样的:首先传出六小龄童和郭富城合作的新老美猴王闹春晚的节目被央视毙掉,网民突然炸锅了。后来发现这是个谣言,真相是央视根本没有邀请六小龄童上春晚。于是,网民又力挺六小龄童上春晚,据某网站调查,超过九成网友这么想。这件事最出人意料的地方,不是人们对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抱有这么高的热情,而是人们对央视春晚还抱有这么高的热情。
话说回来,《西游记》翻拍了这么多年,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如过江之鲫,但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毫无疑问拥有最大受众,怀旧根深蒂固,乃至以为定式。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一批电视剧,包括《西游记》、《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都被奉为圭臬。这一点,经济学倒有解释:第一个馒头最好吃,随后边际效用递减。
六小龄童成为孙大圣的代名词,这是六小龄童的艺术成就。但六小龄童并非孙悟空的惟一代言人。一直以来,六小龄童白璧微瑕,就是看不得别人把孙悟空改编成一个不像自己诠释的孙悟空。在去年贾玲因“恶搞”花木兰道歉后,六小龄童在微博上点赞并写道:“好开头!那恶搞玄奘大师及世界名著《西游记》的影、视、剧、网络小说的诸位怎么办?”
六小龄童说不反对别人改编《西游记》,但反对把《西游记》改成爱情小说。六小龄童总是说,不希望下一次再有小朋友问他,孙悟空到底交了几个妖精女朋友。这里,大概是指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姑且不论把《大话西游》简单化为爱情小说是否欠妥,只说周星驰扮演的孙悟空是否就一钱不值。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西游记》的全部知识,不是来自吴承恩的原著,而是来自86版的电视剧。其实,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也不是忠于原著,不仅体现在形象,也反映在气质上。原著中的孙悟空,貌相丑陋,脾气暴虐,与其说是“美猴王”,不如说是“妖猴”。周星驰扮演的孙悟空,有两个妖精女朋友,貌似更不忠于原著,但这不过是皮相之论,放下小我之私情,承担大我之奉献,难道不更接近原著的取经精神。十多年后,周星驰导演的孙悟空,更是一只暴虐妖猴,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佛家意味更加浓厚,这难道不是让人多一个角度理解《西游记》的神魔佛道。
创意如水,水无常势。创新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再经典的诠释,再伟大的创造,再深植人们心中的形象,也不能垄断话语权,只能这样改编,不能那样改编。要允许离经叛道,千猴一面难道就是好的?经典不是孤芳自赏,经典是百花齐放中仍能脱颖而出。经典也是开放和与时俱进的,经典不是沙子龙手里的断魂枪,摸着凉滑的枪身微笑着说,“不传!不传!”
顺便说一句,也别鼓噪六小龄童上央视春晚了。你们的审美标准是美猴王,人家的审美标准是“猴腮雷”,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韩哲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