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京津冀

新媒体基地:从烟囱产业到创意经济

作者:方彬楠 网编:郭丹丹 2015-11-08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无论三地角色定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产业一体化先锋作用的当属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专业园区。这些园区有的很年轻,有的则正值壮年;有的名头很大,有的还不被人所知;有的占地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有的才几平方公里;有的把目光锁定在战略新兴产业,有的耕耘在第三产业。我们期望,通过实地走访京津冀三地的园区,讲述它们的昨天,记录它们的今天,放眼它们的明天。而它们的今天与明天,也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鲜活写照。

上周五清晨,刚刚迈进初冬的北京迎来了第一场雪。北京南五环外的一个区域,上百个艺术小品显得格外透亮。纷飞的雪片、已经泛黄的树叶丝毫挡不住这里盎然的生机。在这里,许多建筑物的招牌已经不再是某某厂,取而代之的是某某创意中心、某某创意孵化器、某某创意咖啡。这里就是发轫于1992年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新媒体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一场变革正在这里风起云涌。它二十余年的发展史,在时间轴上标注的不仅是刻板的数据,也是北京南部制造业新区蜕变的写照。

工业区蜕变文创园

数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文资办”)打造的北京文创基金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于新媒体基地。

要说清楚这件事,时间要倒回两年多以前。2013年3月,北京市文资办注册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由此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文创基金”)。

这只基金采用的是公司制方式设立,定位为基金的基金(FOF),即母基金,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与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若干子基金,投资于北京市的文化产业领域。文创基金每只子基金规模在10亿元左右,整个基金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为了使文创基金及子基金、基金投资的企业得到良好发展,于是北京文创基金产业园项目应运而生。

据了解,北京文创基金产业园项目将于年底峻工,现已开始招商入驻。项目完成后,预计三年内可吸引40家文创产业基金公司进驻,管理的资金规模将达到300亿元,3-5年内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北京文创基金产业园项目开拓出了金融资本支持产业资本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改变北京市的文化金融产业格局,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更利于新媒体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基地党委副书记郄贺良用“开拓”、“改变”、“优化”、“利于”四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个项目的意义。

北京市文资办在这里布局也是有所考虑的。不仅是因为新媒体基地是科技部批复的全国惟一的以新媒体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更重要是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锋。

其实,在很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新媒体基地并不纯粹,因为它的“底子”是工业开发区。1992年4月,北京大兴工业开发区成立;2000年12月,升级为市级工业开发区;2006年7月,更名为大兴经济开发区,是北京市予以保留的市级开发区之一;2005年12月,科技部批复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北京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即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2009年8月,新媒体基地迎来了发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入北京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至此才形成了如今10平方公里的规划总面积。特殊的起点,让这里的产业构成不仅有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大量的制造业。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新媒体基地给自己的目标是以新媒体产业为核心,以影视制作产业、设计创意产业、出版印刷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为重点发展领域,打造“一核四重”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新媒体基地目前已形成“两区四园”的发展格局。

保住了总收入

如果说2009年规划面积的扩容给了新媒体基地未来的预期,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则让它迅速散发出了应有的气质。

星光影视园、华商创意中心、创新工场、北普陀影视园、多维创新园、时尚体育公园……行驶在新媒体基地的道路上,老工业区的影子虽然还依稀可见,但让人感受更多的是这里由内及外传递出的浓浓的文化气息。

“近年来,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以来,推动了新媒体基地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战略。”郄贺良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新媒体基地以功能疏解促转型,腾退盘活低效产业,加快“三高”企业和生产环节退出,工业产值占比下降到20%。

在众多搬迁腾退企业中,威克多制衣比较典型:把生产基地外迁到河北省衡水市,这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来,第一个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的项目。

其实,这样的案例在新媒体基地还有很多:北京北箱信发包装有限公司、群英印刷从传统工业企业变身为孵化器,北京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变身创新工场……截至今年6月底,在新媒体基地75家实有用地工业企业中,已有14家完成外埠搬迁,另有8家工业企业启动了外地购地、生产环节外迁的相关工作,拆除地上物及违章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腾退规模以上企业68家,被腾退企业共疏解工人2914人,大多数加工类企业搬迁出北京行政区域。到今年年底,还将有7家工业企业外迁,另外37家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到2017年,新媒体基地内所有企业将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新媒体基地的转型支点除了“疏”,还有“引”。目前,新媒体基地正以高端项目带动促转型。来自新媒体基地管委会的数据显示,新媒体基地近三年累计引进企业600余家;今年共引进文化创意企业180家,累计注册863家,亿元企业达到16家。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近30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10家,形成税收贡献近1亿元。

与此同时,新媒体基地还把园区建设和提升服务作为促转型的辅助支撑。“园区不仅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赶上时代的脚步,为企业提供更人性、更变利的服务,留住人才、留住项目。”郄贺良说。近几年,新媒体先后投入了近4亿元,实施道路及市政设施改造、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强弱电入地等工程,启动中央绿地、智慧园区建设;以华商“创e工场”为代表的一批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办公空间、商务配套、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新媒体基地的15家孵化器已形成了60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

发力这几个关键支点,新媒体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总收入“保住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前三季度,新媒体基地实现总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 ;纳税总额实现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

拿“自己”开刀

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做新媒体基地转身的成绩单,但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并不像把数据印在纸上这个动作那样平静、从容。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企业的外迁、产业的疏解并不是行政命令,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是引导与支持,关键还是企业主动作为。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哪里生存成本低、哪里制约少、哪里集聚度高,企业自然而然的就会“流向”那里。

“企业的生产环节必须外迁,在京的原址做什么?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发展总部、孵化器。但像我们一直专注于传统制造业,隔行如隔山,确实一时比较纠结。”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但疏解是大势,我们也在不断推进,也希望把握机遇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生产环节外迁之后怎么办?这在当下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事实上,与企业相比,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面对的更多:不仅要服务企业疏解转型,还要迅速缩短产业真空期。

“很多企业对腾出的空间做什么,思路并不十分清晰。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站在企业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它考虑未来的发展,精细化、人性化服务企业,企业发展好了,才能有产业的发展。”郄贺良说,新媒体基地为了帮助这些工业企业完成转型升级,除了组织企业到已成功改造升级的企业去交流、参观,也打造了样本。

比如创新工场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案例:新媒体基地拿“自己”开刀,将北京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这个新媒体基地的“产业”改造为一家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向企业展示和宣讲可以改造成什么样,未来怎么运营,投入产出比如何等。

相比单纯的把原址新建、改造成写字楼,“做”孵化器不仅让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高,也加速了高端产业的集聚成型。据了解,新媒体基地这样的做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是上文提到的统计数据,示范效应也已开始显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赢、可持续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诉求之一。其中企业是基础与主体,企业的命运可以说与区域发展是紧紧联结在一起的。所以,针对企业的困惑,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强化人才的引进、培育,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更好的支撑。”郄贺良如是说。

据悉,眼下新媒体基地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据预测,未来五年,新媒体基地将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时期。随着地块的陆续上市和项目开工,预计到2020年,新媒体基地技工贸总收入可达1200亿元。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北京新机场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酵,这些叠加利好正推动着新媒体基地步入战略机遇期、快速上升期和转型关键期。在郄贺良看来,新媒体基地未来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增长极。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园区明星

昔日燃煤供热厂今日“创新工场”

一座现代气息浓郁、建筑造型前卫、文化内涵丰富、拥有厚重历史感的建筑,在广茂大街与科苑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拔地而起。目前,这里的内外改造、装修已经完成,具备了投用条件。

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这座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设施陈旧、尘土飞扬的燃煤供热厂——北京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如今,它已变身为集创业、孵化、服务、展示、投融资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工场”。

这只是新媒体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现在敢穿白衬衣了。”一位正在作业的首兴永安供热公司员工说,“以前都不敢穿浅色衣服,一会儿就都是灰色的了”。这个供热厂1994年投产,担负新媒体产业基地众多企业生产用蒸汽及周边两个小区的冬季供暖,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

2013年初,新媒体基地拉开了供热煤改气及老旧厂房改造升级的序幕。在完成媒改气后,新媒体基地对原老旧供热厂进行改造升级,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利用旧厂房为载体,进行空间改造与装修,并按照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办公、展示、创意、配套服务的需求进行功能设计,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建设。改造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达到了近1.2万平方米。未来,“创新工场”将包括展示中心、创业孵化、配套商业、休闲美食及观光长廊等功能区,为创业人士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多样化服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