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五中全会应扮演历史的狠角色

作者:韩哲 网编:朱先锋 2015-10-27

十八届五中全会昨日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自然是重中之重。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一个“十三五”。

时不我待。兴衰起伏、此消彼长,往往也就在那么三五年。抓住了,就一路昂扬向上。抓不住,解决问题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经济增长目标仍然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但新常态下,GDP增速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核心是盯住就业率。只要能够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增长就可以为改革留出更多的弹性空间。

我们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非只是在统计数字上实现。那样的话,旧常态也可完成,中国的资源禀赋还可以粗放好多年。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未雨绸缪新常态,实现更有效率的增长,就是中国经济的君子之道。

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但不应也不能成为政治刚需,改革才是。外界普遍预期,包括财税体制和人口政策在内的诸多改革将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挑明。

人口政策讨论已久,放开二孩的呼声愈来愈大,中国劳动力是否触及刘易斯拐点,仍然是一个仁智交锋的话题。但劳动力供应风险加剧、结构失衡以及老龄化,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政策的预调微调,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不宜拖得太长。还是那句话,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财税改革更是与金融改革一道,成为改革的胜负手。后者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信贷反映市场需求,而不能受制于权力结构,成为各种严重缺乏竞争力和效率的僵尸企业;前者则要建立公共财政,凡有市场经济,必有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的“深水区”是预算民主,是将征税权和分配权放进立法笼子里。

财政并不只是经济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正如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制衡问题。政府的财政收支不透明以及财权不受实质性约束,必然导致纳税人的钱不被珍惜,导致政府官员中出现腐败和寻租。因此,预算民主至为关键,必须做实人大对行政部门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制度,人大对于政府收入的开源要做到讨价还价,对于政府支出的去向要做到锱铢必较。预算制定和审查,要成为整个财税体制的重中之重,否则就是新瓶装旧酒,长此以往,现有财政体制对于经济的压迫愈甚,这不是改革者想要看到的。

各种改革都在铺开,难度比想象中的要大。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十八大以来,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再到五中全会,从全面深改到依法治国再到“十三五”规划,一以贯之,都是在扮演改革的狠角色,历史的狠角色。非狠,不能冲破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非狠,不能荡涤市场躯体上的寻租腐败。非狠,不能壮士断腕和刮骨疗毒。当此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步步放缓、改革开放犹如“转巨石于万仞”之际,不狠行么?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