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日启程对英国展开首次国事访问,舆论猜测中英将在高铁、核电、金融等方面迎来大项目合作,而习近平主席也将受到“超级礼遇”。在此之前,两国的外交部门经过几番斟酌,将当下的中英关系定义为“黄金时代”。
自从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以来,冰冷多年的中英关系逐渐解冻,并因今年3月英国率先在西方国家中背书亚投行而迅速升温。与此同时,英国市场对于中国投资较少苛刻和芥蒂,堪称对华商业最开放,也促成了这难得的“政经双热”。
中英两国的企业和人民,无疑是中英“黄金时代”的受益者,货币、贸易、投资、留学、旅游以及文化在此期间的爆发,与“黄金时代”的氤氲不无关系。“黄金周”期间,日本媒体折服于中国游客在日的买买买,创造出一个新词,爆买。其实,早在几年前,英国媒体就用“北京镑”一词来报道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从中国游客身上,英国不难管窥到中国的经济实力。搭中国的顺风车,还是在一旁冷嘲热讽看热闹,对于英国这样一个精于战略的老牌西方国家,做出一个正确选择,并没有难度。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对于全球市场而言,大买家的角色日益深入人心。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投资,中国游客在全世界消费,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务都希望能够进军中国市场。就在上周,瑞信发表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高达1.09亿人,超过美国的9200万人,为全球之冠。我们把这样的势头继续下去,就会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国家,繁衍出更多的“黄金时代”。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总能制约住其他傲慢与偏见,兜兜转转不至于偏离航道。
同样是今天,中国三季度GDP数据将正式公布,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破7”是个大概率事件。GDP数据当然很重要,不过如果基于长远,4天前公布的六大领域价改意见,却是对中国经济更加重要的发布。只要有不旋踵的改革,GDP即使“破7”,市场的信心也不散。改革,始终是决定我们未来的核心利益,正是过去不间断的改革以及伴随改革而兴的市场规模,使得我们在与任何一个国家编织的“黄金时代”,都能做到不卑不亢,而不是束手磕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太平洋的TPP和大西洋的“黄金时代”,都是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TPP在过去数周让中国舆论很闹心,被视为一个不确定的威胁。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我们所能决定的,惟有迎难而上。国家之间,关系起起伏伏,或蜜月或龃龉,实属正常。对此我们要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纷繁多变中,我们惟牢记一点,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了,对外关系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们也始终能够沉得住气。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