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海绵城市建设有望拉动2万亿元投资

出处: 作者: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黄维臻 网编:张兰 2015-10-19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黄维臻)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募集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投资总额或将达到2万亿元。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近两年来,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从概念提出到技术指南的出台,再到试点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推进速度正在加快。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为了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拓宽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据悉,今年4月,随着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各地纷纷启动项目。有分析人士表示,仅仅16个城市总投资需求就在3000亿元以上,而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保守估计每个地级市投资60亿元,则全国未来3-5年内投资总额至少达到2万亿元。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汪凡指出,这些资金一方面将用于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湿地、沟渠、草地等,另一方面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让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水系统。

而由于建设项目数量多投资金额大,海绵城市建设普遍采用PPP模式融资。财政补助时间为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汪凡认为,目前建设海绵城市的PPP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但PPP模式将面临商业谈判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而当前部分地方政府负债情况和信用情况并不乐观,会使社会资本有些顾虑,增加项目落地的难度。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