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南淄博)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三条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三条铁路的投资额分别为137.6亿、527.5亿和428.25亿元,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不只是铁路,近期,国家发改委开始集中批复多个领域的重大基建项目,至此今年重大基建项目投资已高达1.24万亿元。但如何消化这些大批量、集中度高的项目也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新的难题。
加上本轮批复的总计1000亿元的三条铁路项目,铁路投资距离年初定下的新增投资8000亿元的目标又进了一步。今年4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的铁路建设工作要比往年更加复杂和艰巨,但各方仍要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的目标任务。
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1.3亿元,同比增长12.7%,这也就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国家将完成5400多亿元铁路投资。而据统计,仅仅9月一个月,铁路投资就完成了总计3200亿元的投资。但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下半年才是铁路批复建设的高峰期,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进入下半年,铁路项目的批复量和开工量明显上升。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在9月密集批复了多条铁路,今年铁路方面的新增投资已经直逼6000亿元,全年8000亿元的新增投资额不再遥不可及。
事实上,重大基建项目投资一直都被地方视为稳增长的主要推手。官方数据显示,在本轮的3个铁路项目获批之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已批复大型基建项目总计66个,包括公路项目20个、铁路项目12个、机场项目15个,项目投资总规模约1.23万亿元,而加上本次批复的三条铁路则规模超过1.24万亿元。
虽然国家发改委在近期密集批复各大项目,但一些地方却是“无力”承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腰包”不再像以往那么充裕。财政部数据显示,8月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993亿元,而在7月,这一数字是7190亿元。8月的地方财政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增长幅度上较7月均有大幅回落。有分析认为,地方财政收入疲软既有税收增长不力的因素,也受到地方土地出让下滑的影响。
另外,融资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坎。随着去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落地,地方政府只被允许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由于渠道受限,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也大打折扣。
一些地方可谓在“四处求财”,另一些地方却是“有钱不花”。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近期审计署在审计中重点抽查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开工情况发现,13个省区的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并表示,对于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要收回中央投资,并按规定调整用于其他重点项目建设。
面对地方存在的资金紧缺和懒政怠政的情况,孙章表示,国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调动起地方政府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大力推动PPP模式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下调固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等,国家发改委还在前几天部署了8项举措刺激投资,这些举措中很大一部分都能缓解地方政府融资的压力,并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孙章说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