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四大关键词读懂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作者:韩琮林/文 王飞/制图 2015-05-04

3000多人参加、1500多次跨国技术供需对接、300余项合作意向……日前,“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京闭幕。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签约合作、成立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开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及鼓励众创空间成为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四个关键词,帮您速读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成果:300余项合作意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关于3D微系统的合作协议;药渡经纬科技信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3E Bioventure基金共建移动药物信息检索应用“Drug A-Z”平台的协议;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关于中英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协议;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与泰国国际贸易商会的战略合作协议;融通科技产业集团与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关于孵化器的合作协议;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英国酷伍全球技术创新联盟公司关于中英资源对接平台的协议;北京大学苏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日本国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的合作备忘录……据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会共实现1500多次跨国技术供需对接,促成300余项合作意向,推动现场签约30多项。

此外,本次大会共有300多位嘉宾进行现场演讲,为全球创新发展、跨国技术转移以及中国的技术创新建言献策,吸引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部门高层、使馆科技参赞、高校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技术转移机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专家等3000多人参加。

据介绍,本届大会以“跨国合作、跨界融合、跨越发展”为主题,聚焦重点领域、精简主题,突出专场的国际性和实效性,关注国外技术发展及项目落地预期。从重点技术、关键要素、主要模式、空间合作四个技术转移关注的维度,组织了29个专场,聚焦创新创业、大气污染防治、未来医学、智能制造等热点话题,进行为期3日的交流研讨、专业培训、技术推介、项目对接、展览展示。

 

中英:成立技术转移创新联盟

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SUTIA)成立成为本次大会的另一个亮点。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示,成立“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有助于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引领两国关系发展。

在此次活动中,参会嘉宾就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的突出问题及共同关切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开展英国重点产业集聚区介绍及项目推介,就中英开放式创新生态圈展开高端对话,并宣布“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成立。

据了解,北京市围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正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环境与实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向世界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英的科技合作,是最有优势和最有前途的。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有条件,也有基础以科技创新为纽带与英国相关方面建立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闫傲霜表示,成立“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通过两国的优势互补,可以为中国面临的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希望通过“中英技术转移创新联盟”,集聚中英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创新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联合创新,为中英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活动上还进行了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与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就HOPE开放创新平台资源对接签署合作协议、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与英国酷伍全球技术创新联盟就技术推介、人才交流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项目签约。

 

亚欧:共建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第三次工业革命前景下亚欧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亚欧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机遇、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如何在亚欧科技创新发展中优势互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国际创新合作机会、亚欧双边及多边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亚欧科技创新合作的投资观察与价值分析、亚欧科技创新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在成为本次大会的又一热点。

本次大会专门组织了一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对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建设方案进行了讨论,对亚欧科技创新合作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会议决定加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分享国际技术转移成功经验。研讨会最后确定将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秘书处设在北京。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将坚持“创新发展、跨界融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举办亚欧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促进会、搭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线上和线下对接平台、建立政府间合作渠道和市场化专业机构协作网络、推动亚欧城市和园区之间合作、促进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有序的市场化转移、支持创新创业等一系列举措,把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建成亚欧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与沟通、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转移和应用的重要平台。

 

众创空间:可获市财政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闫傲霜做了《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新选择》的主题演讲。闫傲霜在演讲中提出,北京市科委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结合首都创新券制度、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现有政策资源,支持众创空间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对入驻众创空间创业团队的房租、宽带接入、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费用适当进行补贴。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创业服务机构相对密集的区域推进众创空间聚集区建设,搭建信息网络、小型制造空间等软硬件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挖掘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鼓励科学家、企业家成为创新创业志愿辅导员。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展示推介众创空间典型模式、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广泛传播创业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选择。

当前,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推动了创新创业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技术的出现,以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都使得创新、创业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权利和选择,创新已经走出了高校院所的围墙,成为大众的生活新方式、价值新取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门槛和成本进一步降低,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

一大批热衷于创意、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正紧跟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的潮流,用自己的“桌面工厂”生产出一大批令人目不暇接、接地气、有市场的新型产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方式、消费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闫傲霜表示,“面对创新创业大潮,政府应顺势而为,为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稳增长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创新驱动的新活力,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文 王飞/制图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